第六百四十八章 群臣:天子親自出城門相迎?(第1/4頁)
章節報錯
淮安府,清江浦
河道衙門,官廳之中,人頭攢動,黑壓壓一片,都是京營的將校。
前日,賈珩命令在各處河堤駐營的軍營眾將返回清江浦議事,開始總結這次抗洪救災的各項情況。
賈珩目光逡巡過一眾京營將校,一張張熟悉面容上多見著疲態,道:「諸位將軍辛苦。」
眾將聞言,齊聲說道:「為朝廷效力,末將不敢言苦。」
賈珩點了點頭,讓一眾將校在兩旁的椅子上坐下,聲音溫和,說道:「最近河道衙門會派發一些酒肉給諸部將校,犒賞下方士卒,等朝廷聖旨一到,我等即行班師回京。」
官廳中的將校,彼此對視一眼,面色皆是欣然,分明對班師回京一事兒十分期待。
這段時間,從河南平亂再到總督河道,京營軍卒從北到南,幾乎馬不停蹄,中間從無停滯,可以說承擔了平叛,救災的重任。
翰林侍講學士徐開遠遠看著這一幕,心頭也有幾分感慨。誰能想到,眼前這些將校在兩年前是京營出來的?
火速平叛、救災河南,如今大漢京營已見王者之師風範。
賈珩點了點頭,容眾將在歡喜的氣氛中討論了一會兒,吩咐道:「各部傷亡人數和有功將校的名單也要加緊匯總過來,以便回京後,朝廷撫卹賑濟。」
這次抗洪救災,有不少軍卒為洪水沖走,犧牲了不少士卒,而這些犧牲計程車卒的家眷同樣需要慰問、撫卹。
眾人聞言,心神一頓,齊聲應是。
賈珩道:「這次班師回京,皆為有序回師,各部軍容軍紀,嚴整昂揚,沿路不得擾民,本帥會著錦衣府衛、中護軍沿路糾彈不法。」
官廳中眾人齊聲稱是。
就這般,待交待了諸部撤軍的順序和具體事宜後,才命一眾京營將校離去,有序安排班師事宜。
賈珩唯獨留下了蔡權以及謝再義。
「節帥,我們過段時日就回京了?」蔡權目光崇敬地看向那蟒服少年,再次問道。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京裡的口諭是,聖旨一到即刻班師,河道衙門這邊兒,暫且交由關守方以及河南參議馮廉率東河河官留守。」
河道衙門,他還是不太想就此交給齊黨,那麼回京之後可以試試舉薦馮廉擔任總河。
謝再義目中現出思索,說道:「大水之後,於諸縣民生多數有礙,後續安撫事宜仍是重中之重。」
「由兩江總督衙門和內閣的趙閣老統籌。」賈珩沉吟片刻,說道:「剩下的實務不會太過繁重,由他們處置就好。」
民政之事向來是文官出面料理。
賈珩道:「這次京營勞苦功高,回去之後,朝廷當有獎賞,對有功將校也有會有升遷。」
先前,謝再義因河南平亂之功已經升遷為果勇營都督僉事,蔡權則是升遷為參將,等回去之後勢必再行升遷。
謝再義與蔡權對視一眼,自是明瞭賈珩的言外之意,二人心頭都隱隱有些激動。
賈珩道:「這次抗洪救災,軍卒傷亡的多不多?」
蔡權面色肅重幾分,說道:「回大人,傷亡有,但整體倒也不多。」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抗洪也是打仗,此事朝廷不會虧待犧牲,這幾天我也會前往各處軍營慰問士卒,舉辦一個表彰大會,對抗洪有功的將校、士卒做出表彰。」
這本身也是一次收攏軍心的時機,等到了京城,他就不能如此了,彼時,恩罰悉由上出,他反而要在一段時間內淡化這些事。
蔡權道:「那未將回去後就將這個訊息告訴手下弟兄。」
賈珩也沒有說其他,轉而看向謝再義,道
:「謝將軍也去罷。」
待兩人離去,賈珩轉身返回官廳,見到正在書桌後歸攏公文的徐開。「徐侍講。」賈珩喚道。
徐開拱手道:「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