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京城

漆黑夜色籠罩大地,如銀明月懸於天空,如輕紗、似薄霧,披落在宮殿屋脊之上,大明宮內書房中依舊燈火通明,亮若白晝。

崇平帝從一摞奏疏中抬起頭來,問著垂手侍立的戴權,問道:「京裡輿論如何?」

自午後時分,隨著內閣諸臣出了宮門,在河南發現金礦的訊息也傳至外間。

戴權低聲道:「回稟陛下,奴婢已經著人在酒樓、茶肆傳揚此事,京中百姓都說上蒼庇佑,賜金以予陛下。」

崇平帝點了點頭,道:「如今因為北地諸省興修水利的事,鬧得人心浮動,物議沸騰,先前將賈子鈺的奏疏遞傳至通政司,由邸報登載,想來能平定一些浮議。」

戴權遲疑了下,建言道:「陛下,奴婢要不給永寧伯飛鴿傳書.....」

這位自天子在雍王潛邸時就跟隨著的戴內相,顯然並非表面這般簡單。

崇平帝默然片刻,沉吟道:「子鈺心頭有數,不用提醒,原也瞞不住,不過可以飛鴿傳書給子鈺,待河南移栽番薯而罷,將番薯之種連同農夫,快馬遞送至京,朕要在後花園中移栽種植,以觀畝產收成。」

自打進入崇平年間,大漢北方諸省經年大旱,再加上前不久皇陵在地震中坍塌。

儘管陳漢朝廷透過處置了忠順王,並在官方層面始終淡化天人感應,抑制住表面的人心浮動,但暗地裡百姓心裡泛著嘀咕。

而後緊接著,河南民亂大起,開封府城淪陷賊手,更是將「烽煙四起,風雨飄搖」八個字明晃晃地擺在眾人面前。

河南民亂席捲中原之地,賊寇攻陷一省府治,大漢是不是要氣數將盡,改朝換代了?

但不想,賈珩率領京營大軍,在第一時間平定叛亂,相當於一盆冷水將這種野心家心底的小火苗迅速澆滅。

而之後,高嶽等賊首匪梟的伏法,更是在神京城中有力震懾了大江南北的人心,大抵是....快跑!朝廷有兵!

而今天,隨著河南府下轄的嵩縣等地發現儲量百萬兩的金礦,新安縣發現石炭礦的訊息不脛而走,整個神京城都是議論紛紛起來。

黃金財帛動人心,尤其是地裡挖出黃金的訊息最是擾動人心。一傳十、十傳百。

況且嵩縣的特大金礦,哪怕是在後世都是儲量豐富,在此時百萬兩的金礦,相當於大漢朝廷國庫一年財稅。

在這時候,礦藏之類,尤其是金礦一般是天賜之財,說明陳漢如數中天,至於近些年所謂的崇平失德,上蒼示警的說法,也就站不住腳了。

否則,上蒼為何賜這麼一座金礦?完全說不過去。

此世,對金礦一類沒有人認為這是某種化學元素,史前形成的科學論斷,多是將其歸為天賜。

崇平帝放下奏疏,看了一眼外間天色,說道:「今天就這般,擺駕坤寧宮。」

現在就是等入夏以後下雨了,如果下了雨,先前的一些事,也不能全怪著他。

魏王府,後院,書房中

這座新近落成的宅邸,佔地園林重重,林木森森。

魏王陳然坐在梨花木製椅子上,年輕俊朗的面容上見著複雜之色,道:「舅舅可知今日京中傳出,河南之地探明特大金礦,由內務府開掘?」

作為掌管五城兵馬司的藩王,對京中陡然而起的流言自然有留意到。

宋璟道:「今日聽工部提及過此事,秦大人依聖意要設定煤炭司,同時揀派一批工匠前往新安縣,以設定煤炭司,開鑿煤礦,不過此事,朝野最近輿論將起。」

金銀之礦在前明由銀官局,也就是中官(內監)前往各地挖掘,以為朝廷之利,為此頗受文臣指責,及至

大漢則是歸屬內務府廣儲司統管挖掘、冶煉事宜。

但並不意味著文臣對此事沒有非議。

「輿論將起,這是怎麼一說?「魏王詫異問道。

宋璟道:「有人所言,礦工採礦,聚集一地,恐多滋事端,去年山西就釀成幾起石炭礦工與官府對峙的事來,況且朝廷一直有請罷礦務之音,但兵部方面需兵器冶煉,忠順王府當初也頗為反駁,故而,終究不成氣候。」

在重農務本的小農經濟社會,相當一部分官員要求朝廷禁絕開礦。

魏王點了點頭,道:「先前,忠順王府掌內務府事,倒是能壓制下來,如今晉陽姑姑管事,這些人只怕又不安分起來了。」

忠順王執掌內務府,以其天子親兄的身份,頗是壓制了一些朝廷的非議,再加上兵器冶煉也離不得煤炭,一些非議之音成不了氣候。

朝廷也好,神京權貴也好,確實需要上好石炭取暖、日用所需,這件事兒也引不起什麼騷動。

宋璟道:「不過內務府機構龐大,所領之事甚多,比之戶部都不遑多讓。」

當初差一點兒就可進入內務府會稽司,再過三五年,慢慢掌管內務府都不是沒有可能,可惜功虧一簣。

宋璟轉而看向魏王,說道:「現在五城兵馬司那邊兒,可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