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咸寧:惟獨是那人,讓她心頭髮慌……(第1/4頁)
章節報錯
聚仙居
夜色迷離,燈火通明,席間眾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談話氣氛甚酣。
而河南府或者說洛陽城的官吏,對賈珩也消除了心頭的戒懼,見其談笑自若,頗覺如沐春風,暗道,傳言這位少年得志的武勳,手腕酷烈,峻刻嚴厲,如今一看,全然不是。
這其實就是傑出人物的多面性,或者說每個人天生就準備幾張面孔。這時,眾人說話間,一些官員就來敬酒。
賈珩多是抿一口,其他人敬酒都是一口飲盡。
嚴格貫徹了中國大多數酒桌文化中,往往都是深刻的階級地位體現。賈珩不過還是解釋了一句,微笑道:「今天不可飲太多酒,明日還有諸般事務要辦。」
眾人都紛紛笑著應和。
說白了,這次接風宴,原就不談正事,而是一次見面會。
就在這時,一個書吏挑簾進來,拱手道:「諸位大人,楚王殿下已至樓下。」賈珩當先起身,道:「諸位隨我下去迎迎。」
不管任何時候,楚王在外都代表皇室,他雖為封疆大吏,也要給與表面尊重,不然落在旁人的眼中,就顯得輕狂跋扈。
眾人下了酒樓,站在街道上,而楚王同樣是乘馬車而來,周圍得不少王府護衛扈從左右。
下得車簾,在眾人目光矚視之間,楚王面上帶笑,說道:"諸位久候了。」
然後,目光一眼就看到了賈珩,面容上笑意和煦,近前幾步,親切說道:「子鈺,許久不見了。」
賈珩面色沉靜,拱手道:「下官見過王爺。」
這個楚王分明是想在河南府一眾官員面前,造成一副和自己關係不錯的假象,但伸手不打笑臉人,他也不好太冷言以對,否則就有倨傲無禮之嫌。
楚王笑了笑,說道:「先前王妃過府拜訪貴府夫人,與你家夫人還說,子鈺這一去河南經月不回,也不知。」
這就是往通家之好上靠攏,王妃經常到賈府走動,這關係親密不親密?果然此言一出,眾人都是看向兩人,聽著對話。
賈珩面色沉靜,說道:「公務纏身,許久不歸,於家中虧欠良多,還要多謝王妃關懷拙荊,王爺,裡面請。」
說著,就是截住了話頭。
相比魏王的青澀,舔的痕跡太重,這位藩王還是有著幾分手段,潤物無聲,反正就是.....蹭熱度。
這番話一說,能明顯看到一些官員的面容見著思索之色,如陽武侯以及建昌伯,眉頭緊皺,目中蒙上一層陰霾。
並非是所有的地方官員都對朝堂的政治風向敏感,因為洛陽不是政治中
將眾人目光收入眼底,楚王笑道:「王妃與府上原是經年的世交,去看看貴府夫人也是應該的。」
說著,示意賈珩先請。
如是謙讓兩次,楚王才在眾人的陪同下,上了樓,眾人分賓主落座敘話,觥籌交錯,因是應酬之宴,故而此刻不談公事。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楚王笑了笑,道:"子鈺總督河南,聽說如今在忙著治河?子鈺那封奏疏,我看了,治豫首在重農,重農首在水利,真是一句話道盡內政之關要,重本務農,興修水利,河南得子鈺坐鎮,想來不久就能大治。」
眾人也有一些閱讀邸報的,笑道:「可不是,制臺大人不僅擅領軍兵,而且內政有為,真是文韜武略,無一不精。」
賈珩道:「蒙聖上不棄,暫督河南軍政,無非是用心任事而已。」眾人紛紛恭維。
楚王感慨說道:「如非身上差事在身,真想在這中原大地,為老百姓做幾件實事兒,這幾年中原百姓過得苦。」
賈珩端起酒盅,目光閃了
閃。
這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想來,這就是這位楚王在士林中頗有名聲的緣故。
比起齊王的混不吝,一副胸無點墨的模樣,而楚王以其王者身份,願意放低姿態,自然讓人如沐春風。
其實,在階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單單一個折節相交,卑辭厚幣的品質,就能讓無數士人,覺得這人有王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