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含元殿廷推(第2/3頁)
章節報錯
賈珩想了想,解釋道:“這次機會對岳丈大人十分難得,至於廷推那天,我不是文臣,也參與不了,只能在軍機處等著訊息。”
不是廷推他參與不了,而是文官的廷推,他是沒有資格過問的。
如是某鎮總兵出缺兒,他與五軍都督府倒可以參與廷推。
“夫君,父親他年紀大了,會不會?”秦可卿抬起了螓首,柔聲道。
賈珩溫聲道:“正因如此,才想著讓岳丈致仕榮養前能風光一些,再說岳丈他官聲、能為、資歷都夠了,這般升上去,我也算是為國舉賢。”
“夫君,我白天還在想這個事兒,如是父親他升任侍郎,會不會給夫君起得非議之聲。”秦可卿聲音存著擔憂問道。
賈珩道:“或許有一些非議雜音,但成不了氣候。”
他老丈人升任工部侍郎,會不會被人說有“內幕”?
不用想,定有風言風語,但其實完全站不住腳,因為他沒有參與廷推,再說他一個武勳,如何幹涉那些預知機務的朝堂重臣的決定。
秦可卿想了想,低聲道:“夫君,這樁事比政老爺那邊兒要費不少心力吧。”
不用想,三品侍郎之職,牽動的人心算計更多,怪不得夫君他說著心累,前不久才將忠順王扳倒,現在又不間隔地忙著這樁事兒。
賈珩輕輕嘆了一口氣,似是無奈說道:“還不是我家夫人喜歡胡思亂想,擔心正妻之位不穩云云。”
“夫君你……取笑我?”秦可卿突然被賈珩戳中心事,只覺面頰發燙,可謂羞惱交加。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賈珩起得身來,倒了一杯茶,遞給秦可卿,道:“以後日子還長著呢。”
秦可卿“嗯”了一聲,飲下茶水,也不再多言,而後將臉頰緊緊貼在賈珩心口,聽著少年有力的心跳,也不知何時,只覺得一股睏意襲來,不多時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安然進入夢鄉。
……
……
時光如水而逝,不知不覺就又是兩天過去,恭陵貪腐一案塵埃落定,而關於工部一應吏員缺額,卻引起神京城大小官吏矚目,神京城中有志兩位部堂的官吏,都在為之活動、奔走。
這兩天,賈政去了通政司供職,賈珩則是值宿軍機處,賈家也漸漸從賈政升至四品的喜悅中恢復平靜。
這一日,大明宮,含元殿。
殿中,半晌午的陽光投映在殿中一群頭戴黑色烏紗,服緋色官袍的大漢官吏身上。
崇平帝端坐在金鑾椅上,召見群臣議著工部兩位侍郎出缺兒之事。
這次廷推由吏部與內閣共同主持,六部九卿、左右都御史,國子監祭酒等在京三品官,會推工部左右侍郎人選。
不同於閣臣並吏、兵兩部尚書,會有科道參與,分為東西兩邊兒,共議人事,一薦一劾,這次廷推按制並未有科道。
故而,相比大朝,議事官吏倒沒有那般多,也就是二十來名官員,除國子監祭酒為從四品外,皆是三品官。
崇平帝蠶眉之下,如點漆的眸子明亮熠熠,目光沉靜,掠向下方官員,沉聲道:“前日朕令諸卿推舉工部缺額之堂官,今日可有名目?”
內閣次輔韓癀手持笏板,拱手道:“啟稟聖上,臣自接聖命後,與考功、文選二清吏司,準備在京資歷合適之官員名冊,備諸位同僚查察、參酌,大體確定幾人,然與楊閣老商議名單時,分歧較大,還望恭敬聖裁。”
“都是什麼分歧?”崇平帝面色不變,瞥了一眼楊國昌,問道。
楊國昌蒼聲道:“聖上,潘、盧二人及工部相關吏員貪腐一案誠為我大漢立國以來未有之事,觸目驚心,震動朝野,究其緣由在於內閣管束不嚴、吏部選人失當、都察院糾彈不及,是故老臣以為,此次廷推應不待名目揀選,共議人選,聚之御前,由聖上評價賢愚、長短,聖心決斷。”
如果按著以往廷推流程,由吏部主持,九卿以及在京三品官共議,大致擬定一個五六人的名單,備崇平帝圈用,如果不滿意,那崇平帝就可令再推。
但這種推薦流程,往往根據得票數而定,楊國昌現在手下兩位戶部大將都赴南巡鹽,左副都御史彭曄也至南河巡堤,如按著此例,這下子就吃了虧,故楊國昌以此理由不允此事,遂與韓癀分歧。
崇平帝皺了皺眉,旋即眉頭舒展開來,點了點頭道:“楊閣老所言,也有一定道理,工部貪腐自上而下,幾罕有官吏倖免,這次廷推需得慎重,允奏。”
韓癀聞言,心頭一嘆,暗道,果然是打壓他浙人。
經過短暫的沉默,禮部侍郎龐士郎,率先出言道:“聖上,微臣舉薦鴻臚寺卿魏良平接任工部左侍郎之職,魏良平在鴻臚寺秩滿兩任,勞苦功高,按例當遷。”
鴻臚寺卿原就是三品官,而魏良平也是齊黨中人,哪怕按著正常遷轉,調任工部侍郎,似也沒有什麼不妥。
這時,鴻臚寺卿魏良平面色微頓,微微垂下眸光,靜聽聖裁。
崇平帝卻是沉吟了好一會兒,目光掃過眾官吏,問道:“諸卿以為鴻臚寺卿魏良平可堪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