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夕陽西下。

賈珩從五城兵馬司返回,之前,也就是在官衙中佈置了一些搜捕刺客的任務,算是對忠順王被行刺的應對。

方進花廳,還未落座,就見焦大從外間廊簷進來,道:“珩大爺,黑山村的烏進孝,送上了貢獻年禮,見大爺未回,先去寧榮街的客棧候著了,大爺,是否將他們喚來?”

“先不忙。”賈珩擺了擺手,問道:“單子可曾送了來?”

“送來了。”焦大垂手應了一聲,從袖中取出一份禮單連同紅稟,遞了過去。

賈珩接過禮單,垂眸閱覽著,只見其上紅稟寫著,“門下莊頭烏進孝叩請爺爺奶奶金安,並公子小姐金安……”

再往下翻時,可見琳琅滿目,似也看不出什麼端倪。

只是見著:“大鹿一百五十隻、獐子一百五十隻、狍子一百隻、暹豬七十個,湯豬六十個,龍豬六十個,野豬六十個……外賣粱谷牲口各項折銀一萬二千八百兩。外門下孝敬哥兒玩意兒:活鹿八對,白兔十二對,黑兔六對,活錦雞六對,西洋鴨四對。”

賈珩皺了皺眉,轉而抬眸看著焦大,問道:“可有歷年貢送的禮單?”

垂手而立的焦大面色頓了下,道:“大爺,這個需得到庫房尋找。”

寧國府這樣一座國公府邸,對禮物進項皆有記錄。

賈珩微微頷首道:“去找了來,我看看。”

若大差不差,他也不想細究,若是大為減少,那就不要怪他窮究到底了。

過了一會兒,焦大從庫房中尋來禮單,十餘張湊成一沓。

伴隨著“刷刷”的翻閱聲音,賈珩凝神閱覽,對照歷年的進貢名目。

能明顯看出今年比最早的一年,少了好幾倍。

當然,寧國府的莊子數目在近年也多有減少。

比如巔峰時期,寧國府莊子共有三十三處。

如今莊子卻僅僅有十七處,比起原著烏進孝進貢時多上七八處,收成好時,一年可得銀四五萬兩。

只是近三年來,水旱災害連綿不絕,莊子愈多歉收,利銀斷崖式減少,一年十七處莊子,只得銀一兩萬兩,明顯在走下坡路。

比起原著剩八九個莊子,賈珍算定一年五千兩銀子,自是強了許多。

那時的賈府,經過元妃省親,修建大觀園,已被蛀蟻侵蝕的千瘡百孔。

“問題多多,但也不可能減少這麼迅速,如按原著,最終寧國府只剩八九個莊子,只怕有不少被烏進孝夥同莊客貪墨了去,以致逐年遞減,否則賈珍也不會喚其為老砍頭,甚至於一些入不敷出的莊子被寧府賣掉,內裡也疑點重重。”賈珩將賬簿闔上,抬頭見天色已近昏暗,各處掌了燈,迴廊上盞盞燈火,煞是好看。

賈珩一時出神,思索著寧國府的財政收支。

寧榮二府的收入來源大致是莊子、房子等田租、地租,男女主人的俸祿,以及逢年過節禮部祠祭司賞下的功臣慰問銀子。

首先,莊子、房子的田租、地租,目前寧府還不算太糟糕,尚餘十七處之多,榮府應該比這個數量還要多一些。

因為王夫人的幾家陪房,幹得就是收租的活計,這些構成榮國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只是因為榮國府人口繁多,生活奢靡,以致開銷龐大,捉襟見肘。

其次是鋪子,寧府連同他買下的五處鋪子,現有八處鋪子。

反觀西府,因為經營不善,僅僅剩下兩處,而且基本半死不活。

如非當初賈珩幫著榮府抄了賴家,回了一口血,榮府眼看就要支撐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