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機緣巧合罷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夏侯瑩方才幾乎是從頭到尾,旁觀了賈珩從那名為蔡權的小軍官,手中先是拿到資料,再從蛛絲馬跡的線索中攫取有用訊息,進而迅速對賊寇藏身之地判斷。
正是見證著過程,才覺得神乎其神。
尤其那推算方位之法,愈是思忖,愈是覺得妙不可言。
英秀雙眉之下的清霜明眸閃了閃,看向那青衫少年,一時間,心頭也有一些疑惑浮起,但情知不是問這些的時候,暫且只得壓下。
賈珩翻著手中的薄冊,然後放下,看向蔡權,沉靜如淵的目光中有著幾分憂慮,道:“你手下這幾個百戶,你也得防著一些,我估摸著這裡面不是藏有壞事之輩,就是有旁人眼線。”
讓蔡權去剿匪寇,多半就是賈家親朋故舊,時任團營都督牛繼宗的主意。
如今的陳漢十二團營,仿明所建,名義上選諸省都司之精銳籌建,但實際內裡不少勳騎子弟充塞其中,領錢糧而不入軍中服役。
陳漢京營,凡十二營,分為四武營奮、耀、練、顯,四勇營敢、果、效、鼓,四威營立、伸、揚、振,每一營轄兵兩萬左右,分五軍,神樞,神機三營。
每營置團營都督,多以公侯伯充任,下設同知、僉事參贊軍務,參將、遊擊等則是臨時差遣,戰時領兵定額不一,旗下仍按千戶、百戶作訓編制。
而鎮國公之子現襲一等伯牛繼宗,正是果勇營都督,麾下名義上管著兩萬兵馬。
蔡權點了點頭,應道:“我手下還有幾個可信之人,暗中盯著他們。”
賈珩見此,也不多言,轉而問道:“我看看火銃如何?”
他其實對這世界的火銃倒是感興趣的。
彼時,蔡權從一旁的桌子上取下一根黑管火銃,說道:“這就是火銃,其名鳥銃,軍中還有三眼的,都不太好用。”
賈珩伸手接過,只覺入手冰涼,摩挲著隱隱有粗糲、艱澀之感,暗道:“由此可觀陳漢冶煉工藝。”
“如想要引發,需得點火繩,裝填子藥也十分不便,如果碰到下雨天或者潮溼天氣,愈發不得用。”蔡權見賈珩把玩著火銃,就是一旁補充說道。
賈珩沉吟片刻,說道:“這火銃,的確用著不便。”
軍工科技的發展,往往能改變戰爭的形態。
從冶煉工藝來看,銃管工藝很是一般,但也沒到完全不能用的地步,如果改進一下擊發方式,花費一番功夫,其實可以向燧發槍邁進。
如果按著時間推算,現在的歐洲軍隊,已經大範圍裝備成本低廉的燧發槍了。
“而《紅樓夢原著中,已出現了自鳴鐘,顯然此刻的陳漢王朝,多半透過海貿與西洋諸國有著一些商業往來。”
再往前改進,造出什麼步槍,就不太可能。
不管是冶煉工藝還是子彈,就不是他一人之力能夠解決的了。
他為後世軍人,縱然熟悉槍炮,但也不可能超越陳漢現有的“工業基礎”做出什麼領先太多的軍工科技。
如果只是對如今的火銃改進一些,哪怕稍稍好用一些,卻是能做到的。
某大國到二十一世紀都沒解決步槍制式統一的問題,萬國牌步槍。
有些東西看著不起眼,但背後有一個工業門類在支撐。
“只是如欲造燧發槍,也得需得去軍器監和那邊的匠人交流一下。”賈珩面色微動,心頭拿定主意,看向一旁的夏侯瑩,說道:“夏侯指揮,我對這火銃頗感興趣,夏侯指揮能否帶我去軍器監瞧瞧?”
火銃一事,還是不能太過大張旗鼓,否則,縱然造出,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
等他真的主導操練新軍之時,再提此物不遲。
如練新軍,新式裝備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夏侯瑩頓了下,說道:“軍器監倒是有匠人,只是賈公子現在就要去?殿下等下還要送小郡主入宮,不會等太久。”
賈珩想了想,說道:“那先去見過殿下吧。”
聽著二人的對話,蔡權就是和董遷交換了個眼色,皆是從對方眼中看出驚異,似在詢問這位夏侯指揮還有口中的“殿下”又是何人?
董遷同樣面現茫然,顯然不知。
賈珩思量片刻,轉而看向蔡權,說道:“蔡兄,軍中有沒有催你何時啟程?”
蔡權正色道:“珩兄弟,最多拖到後天,再晚一些就說不過去了。”
賈珩沉吟了下,說道:“那就後天,後天我隨你同去長安縣。”
他去不僅僅是幫助蔡權,而且也想看看京營兵卒的戰力、風紀,只有實地見過這支連西海沿子的番國都打不贏的弱旅,才能向崇平帝轉述籌建新軍方略時,做到言之有物,擲地有聲。
蔡權聞言,喜不自禁說道:“兄弟,你若跟著去,剿寇一事,萬無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