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次的涼亭談話,又過了一週。

那次後,杜飛隱隱已經看出一些端倪。

那天來的三個人,除了李姐和林雨晴,特地叫來一個跟杜飛不熟,甚至是第一次見面的李春朋,其實很說明了一些問題。

杜飛除了代表他自己,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朱爸的態度。

朱爸的資歷和順位雖然不高,但因為在經濟建設上取得的成績,令他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更主要的是,朱爸的年齡和位置,令他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局外。

至於後續的影響,暫時還看不出來。

而在這段時間,外邊更是風起雲湧。

首先就是阿芙漢。

在速聯突然出手,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摧毀了吧列為王朝後,阿美莉卡本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原則,立即在阿芙漢還以顏色,大把美元撒下去,資助自由派。

同時暗中勾連北方的部族軍閥,突然發動正變。

大概是故意向外界展現自己的實力,阿美莉卡在短時間內幾乎在阿芙漢複製了速聯在波斯的手段。

喀布林瞬間變色。

這一回合,讓全世界看到了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恐怖力量。

杜飛得知這一情況,心裡咯噔一下。

原本他以為,速聯突然出手,提前引爆了波斯的葛命,會把形勢引向不同的方向。

但歷史本身似乎存在巨大慣性,儘管時間和情況出現了許多偏差,阿芙漢還是出了問題。

接下來就看莫思科那位波列日涅同志的決斷了。

說起來,這次仍是莫思科佔上風。

雖然總分上看似是一比一,但阿芙漢跟波斯根本沒法比。

這一波兌子,阿美莉卡虧大了,為了應對失去波斯,不得不加大在巴比倫的投入。

不過話說回來,速聯佔的也只是紙面上的便宜,落到實處反而更捉襟見肘。

從大形勢上看,阿美莉卡在失去波斯後,立即從巴比倫上找補。

可速聯在失去阿芙漢之後就尷尬了。

阿芙漢的東南邊是壩基斯坦,與阿美莉卡的關係親密,西邊就是波斯。

雖然之前速聯支援波斯葛命,但波斯是教派葛命不是階級葛命。

結果就是,波斯雖然脫離了阿美莉卡,並沒有投入速聯陣營。

北邊則是速聯自己。

除此之外,只在東邊與花果還有一條長400公里,寬只有15公里的‘瓦罕走廊"連線。

這也是為什麼在杜飛穿越前的世界,喀布林出問題之後,莫思科選擇親自下場。

並不是好戰或者自大的問題,而是他們手裡除了‘王炸"沒別的牌可打了。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這一波一換一反而是速聯把自己逼到牆角了。

但這些都是從結局往前推。

站在莫思科的決策者的角度,如果這次順利吃掉阿芙漢,下一步只要利用壩基斯坦和波斯內部的脾路之人,就能輕易打通連線印杜洋的出海口。

而這正是東斯拉夫人,從沙俄時代延綿了幾百年的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