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對方不打算購買導彈,杜飛暗暗鬆一口氣,心裡卻有些複雜。

抱著這種心態,能打敗優泰就怪了。

可是轉念一想,杜飛忽然想到,恐怕從一開始撒大特就未必真想打贏這一戰。

能到這個位置,難道會看不明白,阿美莉卡和速聯都需要優泰的存在?

挨及之所以開戰恐怕也是逼不得已,實在是國內的經濟維持不下去了,再不打這一仗撒大特的位置就可能被掀翻。

但是現在,打了但是輸了,國內的仇恨拉到優泰身上。

另外就是對待速聯的態度,更是十分微妙。

在開戰的前一年跟速聯人翻臉,驅逐了速聯的顧問,這是什麼操作?

就算真的忍耐不住了,難道連一年也忍不了?非要在開戰前斷了自己的強援?

這些騷操作早就讓杜飛覺著不太正常,只是並沒有往一起想。

可一旦結合到一起,似乎又開啟了新的視窗。

似乎撒大特從一開始就不在乎這場戰爭的勝負。

打贏了更好,直接樹立獨立自主的地區大國形象,甚至能讓他的威望和地位比肩那賽爾,成為挨及的英雄。

畢竟當初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那賽爾一敗塗地。

即使輸了,也沒什麼,畢竟幾年前偉大的那賽爾都失敗了,再失敗一次難道不是很正常的嗎?

但這次失敗,卻可以給挨及內部一些激進派潑一盆涼水,讓他們知道打是打不贏的。

接下來撒大特的壓力就會減小很多,後續與優泰媾和的反彈也會更小,屆時就可以在經濟上做出一些調整。

想通了這些,杜飛不由得撇撇嘴,還真是……怎麼說呢~這可能是最沒辦法的辦法了。

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問題。

挨及真的拖不起了,只是難免有坑隊友的嫌疑。

挨及這邊雖然無所謂勝負,可是敘里亞那邊不行,這次失敗相比起來損失更大的是敘里亞。

經過這次,挨及不僅會徹底失去阿拉白世界領袖的地位,還會在周邊地區拉一波仇恨。

不過這對杜飛來說沒什麼,反而是一個機會。

……

隨後,不出所料,戰爭很快在阿美莉卡和速聯的聯合斡旋下實現了停火。

杜飛則抽空寫了一份詳細的,關於戰爭的報告,包含雙方的戰力、裝備和戰術水平的評估。

再就是對中東局勢的預測。

從結果上,這一局是阿美莉卡贏了,幾乎沒付出什麼代價。

戰後挨及將會徹底倒向西方,這是毋庸置疑的。

速聯終究為他們對待阿拉白世界的傲慢付出了代價。

倒向阿美莉卡,挨及將會在經濟上獲得好處,從而緩解目前最大的困難。

再則,這次蘇式武器在戰場上的表現拉胯,令速聯的減分更多。

很可能出現不可預料的連鎖反應,造成更多中東果家重新審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