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蘇鵝連三百公里射程的飛毛腿,都扭扭捏捏的,一會兒這個不行,一會兒那個不行,沒個痛快勁兒。

卡大佐現在初登大位,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嗤之以鼻道,我知道了,告訴後勤部的先跟他們談著,也不用著急,是青年軍官應諾一聲退了出去,接下來一個多月。

杜飛的一大半精力都用在了消防器材公司下一步的擴張上。

雖然上面的政策還沒明確下來,但能做的前期準備還是不少的,尤其提前跟那些有可能合併過來的工廠進行接觸,看有沒有希望合併過來的,過來有什麼條件,工人什麼心思,這些都是杜飛需要考慮的。

這個年代,因為工廠沒有老闆,國家和工人就是工廠的主人。

不分享,要增加產能,不是平白給自己找事,所以那些明顯不樂意或者存在別的隱患的工廠,一早就被他淘汰了。

而在這一個多月,外邊則出了不少大事。

首先就是東陽的游擊隊突然對北海道的首府札幌發動了大規模進攻,山田健次郎和三島有

夫集中了上萬人分兵三路合圍札幌,頓時令整個東陽風聲鶴唳。

在此之前,東京方面一直宣稱北海道的游擊隊只是小打小鬧,是癬疥之疾,無傷大雅。

這一下終於遮掩不過去了。

更要緊的是在1972年,也就是兩年後,札幌就要舉行冬奧會,現在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卻被突如其來的緊張局勢打斷了,這一下也引起了國際的關注,就算東京方面想要控屏都做不到。

原本不太關心這些的民眾,也透過這次的新聞知道了在北海道有山田健次郎和三島有紀夫這一幫人。

更戲劇性的是,就在游擊隊分兵三路圍攻札幌,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過去,中心方子代人又幹了一件大事。

就在2月11號,東陽準備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在發射之前的晚上,竟然被中心方子代人用火箭筒。

北大的偏偏中心方子,身穿迷彩服,肩扛火箭筒,帶著獨眼龍皮眼罩的形象,不知道是意外還是

故意的,被人拍下來寄到了報社。

霎時間,英姿颯爽的火箭筒少女的照片傳遍了東陽中心,方子也徹底出名了,成為繼三島有紀夫之後,東陽游擊隊的另一個標誌性人物。

杜飛在事後三天才拿到報紙看到這張黑白照片。該說不說帶著一點模糊和朦朧的照片,看起來比中心方子的真人更好看。

而且杜飛篤定這張照片並不是意外,是故意製造出來的。東陽工黨應該意識到,只有一個三島由紀夫,當游擊隊的招牌對他們很不利,他們必須有個自己的招牌人物,也就有了這張照片。

必須承認,東陽真有這方面的高手,唯一美中不足。就是中心方子沒穿水手服要是換成肩抗火箭筒的水手短裙美少女可能更會挑動男人的心絃。

另一件事則發生在丹國,就在京城這邊,坦克和受訓人員剛登上火車的時候,黎援朝就開始了大規模調動,這段時間他已經囤積了大量裝備彈藥,兵力也集結的差不多了一共三萬大軍,雖然有一半是新兵。

卻都經過比較嚴格的訓練,只要上了戰場,打過槍見過血,很快就能成長起來。

這麼大的動作,對面佔據大礦區的軍閥不可能察覺不到,立即警惕起來,一邊構築防線,一邊派人來交涉。

黎援朝則虛於委蛇,一會兒說不針對礦區,主要是為了防備南邊的政府軍,一會兒又說希望大礦區能加入自己的翡翠礦石市場。

直至半個月後確定坦克到了瑞麗,順著當年的滇緬公路進入自己的控制區。

此時坦克距離前線還有將近兩百公里。黎援朝當即不等坦克抵達,果斷下達攻擊命令,前線的三萬大軍分兩路夾擊,形成前行推進。

不過敵方也早有準備,雖然在裝備上不如黎援朝彈部隊人數卻更多,在大礦區的正面集結了超過六萬人。

試圖擋住黎援朝的進攻,同時暗中聯絡政府軍,希望政府軍從側翼出擊,攻擊黎援朝的南部的形成兩面夾擊的局面。

兩方方面雖然答應得很痛快,但行動非常遲緩,百名了想要坐山觀虎鬥,等著兩敗俱傷。

在收拾殘局,黎援朝正是瞅準了這個時機,趁機打了一個時間差在戰鬥爆發後的第四天。

坦克部隊終於抵達戰場,僅僅二百公里,走了整整四天,可見道路艱難。

儘管跟著大量後勤人員,原本22輛坦克還是丟在路上,四輛最終抵達戰場的只有18輛。

即便如此,這18輛突然出現的坦克形成的突擊力量,也足以改變戰場的局面。

當天下午僅僅稍作休整,就對敵人防線打了一個衝鋒,18輛坦克擺開雁翅鎮行,後面大量步兵跟隨,還談不上步坦結合,只是一前一後的跟隨就足夠了。

對面的戰壕裡感覺到地面微微震動起來,遠處傳來轟隆隆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