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慰問(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趙含章便帶上王氏和王惠風陳四娘先去了一趟育善堂,在田埂邊給孩子們送溫暖,趙含章還和他們一起下地收割水稻,鼓勵他們努力學習,努力生活,長大以後報效國家,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還和孩子們用了一頓午飯,飯是他們自己做的,王氏親自去擀麵調餡,和他們一起包餃子。
孩子們吃上了當朝太后親手包的餃子,育善堂的官吏幸福得都要暈過去了。
全國育善堂總管陳四娘特意將王惠風介紹給官吏認識。
趙含章雖未明說,但陳四娘是她的心腹,已經察覺出來,今後育善堂將由朝廷和皇室共同掌管。
皇室這塊會交給內廷,也就是交給太后管理,而太后之下是王惠風。
太后管事很隨性,也就是說,將來她要和王惠風搭檔,她代表朝廷,王惠風則代表內廷。
以太后的身份來做慈善,比朝廷和趙含章出面好太多了。
一番視察下來,王氏心疼不已,捏餃子的手指翻飛,不多會兒就捏好一簸箕,離開時還和孩子們依依不捨。
孩子們也很不捨,站在育善堂門口用力的向她和趙含章揮手,嘴裡不停的叫著“娘娘,娘娘……”
他們很喜歡趙含章,崇拜她,尊敬她,但更親近王氏。
走出老遠,王氏才收回目光,用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每遇節日和災禍,我都是讓青姑來送東西,我以為他們現在日子已經能過好了,沒想到還是這麼窮困,好多孩子腳上連一雙布鞋都沒有,只有草鞋。”
趙含章伸手握住她的手,拍了拍沒說話。
王氏就道:“我帶人給他們做些鞋子吧,再給他們送些布料,我看他們身上也單薄得很,天眼見著要冷了,得準備些冬衣。”
趙含章應下。
下午,他們則去了洛陽周邊的鄉村。
趙含章這次出行不是為了考察,而是為了彰顯太后的威儀,所以提前通知了下去。
到地方的時候,不僅各里里正帶著一大堆百姓在,縣令趙正也在。
趙含章親自扶著王氏下車,母女兩個一起慰問了附近幾個村子裡的孤寡老人和傷病退役的老兵。
等她們離開,老人和大人們眼中只剩下激動和豔羨了,“生女當如趙含章”,沒有哪一刻,這一句童謠是如此的貼服他們的內心。
於是他們扭頭對家中的女孩道:“你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好好學本事,將來若能學得陛下一分的本事便可光宗耀祖,也讓你們的母親受你們廕庇得封誥命。”
這一件事被登在了邸報和其他大報上向各地傳播,各地官府和文人看到的是趙含章關心秋收的愛民之舉,學堂裡的學生也以此向當地百姓宣揚。
但這一刻,百姓們的腦電波成功和趙含章連線上了。
一邊嗯嗯認同那些官員和學生,一邊私下討論,“京城周圍的百姓日子過得真好,不僅可以看到皇帝陛下,還能見到太后呢。”
“太后真有福氣,生了陛下……”話題進行到這裡,再一看自家的孩子,心中一頓,好像他們家的女兒是比兒子聰明一點兒的,學堂裡的先生誇三次女兒才會誇一次兒子。
要是將來他女兒當上大官,能不能和皇帝一樣也恩及孃家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