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村民們正自悲傷,心中還不斷的滋生恐懼,不到三天的時間就強徵兩次軍糧,誰也不知下一次會何時徵收。

但秋稅過後又兩次軍糧,家中有存糧的人不多了,連青黃不接的二三月都不知怎麼過,更不要說再被徵收一次了。

而且,家家戶戶都失去了一個壯勞力。

正傷心得不行,村口又響起了車輪滾過的聲音,村民們臉上忍不住浮現出怒色,正要回廚房拎刀時,就聽見門外孩子們的歡呼聲。

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闖進來,高興的大聲道:“爺爺,我阿父回來了,我阿父回來了——”

正要提刀的老人一怔,連忙奔出門去,就見被強徵去的孩子們牽著裝滿糧食的牛車回來,正笑容滿面的和村子裡的人打招呼。

老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們終於忍不住造反,把徵糧隊給殺了。

和老人一樣反應的人不少,他們連忙拉住人問情況,要是殺了人,他們全村得現在就躲到山裡去吧?

壯丁們一點也不害怕,和大家道:“我們不是自己跑的,我們是被趙家軍給救的,那些徵糧隊全被趙家軍拿下了。”

村民們驚歎起來,放心不少。

王敦雖然強徵軍糧,但還算講道理,徵糧隊半道被趙家軍劫掠,放走壯丁,他並不會將罪名栽在壯丁們身上,自然也不會牽累村民。

大家放心的把自家的糧食領回家去,打算再另找地方藏一藏,而且要多分幾份分開藏,萬一再有徵糧隊上門,說不定能有一些藏住。

村裡人還商量讓家中的年輕人都躲到林中去。

“家中就只留老弱,我就不信,他們連我這四五十歲的老頭子也拘了去。”

“唉,現在林中冷得很,水汽又大,待不久,也不知道趙家軍何時能把江南打下來。”

“我也想讓趙大將軍來管江南,聽說趙大將軍大方得很,不僅喜歡給人減免賦稅,每年還給村子送耕牛和農具呢。”

“羨慕。”又是嫉妒江北人民的一天。

目送壯丁們拉著牛車離開,趙實的目光就落在俘虜身上。

徵糧隊立即求饒,他們會被派出來徵糧、徵兵,便可知他們戰力不怎麼樣,精兵早就轉移了,或者在前方打仗。

所以該認慫時就認慫,連精兵都打不過趙家軍,何況他們呢?

趙實也沒為難他們,詢問了他們所知的王敦大軍的動向後就把人給放了。

徵糧隊計程車兵們有些失望,有一個臉嫩,年紀小的小兵忍不住問,“將軍,您不收編我們嗎?”

趙實瞥了他們一眼道:“我們這一支全是騎兵,你們有馬嗎?”

徵糧隊洩氣:沒有。

他們要是有馬還會被派來徵糧嗎?

早跟著精兵南下了。

趙實和他們道:“王敦倒行逆施,長久不了,你們何苦為難百姓?反正都出來了,不如一路向丹陽郡去,現在那裡是趙家軍所轄,你們去了直接投降,趙家軍定會妥帖安排你們。”

眾人聽得心動,但很快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