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趙長輿(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過多久,司馬昭另立新帝,國家還是姓曹,但趙氏父子都知道,司馬氏篡位是遲早的事。
他們家都當街斬殺皇帝了,還會將國家權柄再還給曹家嗎?
這是用腳指頭想都知道不可能的事。
上蔡伯懷揣著對國家前路的憂慮,對百姓的痛心和對家族的擔憂病逝,臨死前,他散盡家財,除了一棟兩進老宅子和家中的田產外,其餘資產都拿來購買祭田以開辦族學,僅有的兩個鋪子也都交給家族,由宗族經營或出租,收益同樣拿來投入族學中;
他一生清廉,並沒有多少錢,剩下的一些錢便散給附近的貧戶,留下喪禮從簡的遺言後便撒手人寰。
他把家財散盡,也的確只能從簡。
趙長輿就把他父親用慣的生活用品收拾好給他陪葬,除此外便只有他的一些文稿和字帖,他做好備份後就把不太喜歡的放進墓穴裡陪葬,喜歡的留下以做紀念。
用他的話說是,“睹物思人,我們想父親時可以時時翻閱,時時紀念。”
沒人懷疑他的話,對他留下大半的文稿和字帖沒有意見。
才十歲出頭的趙仲輿在父親剛去世的那段時間,每天都去書房抱著父親的文稿哭。
相比之下,趙長輿卻沒有悲傷的時間,因為父親散盡家財,他需要為生計操心,不然家中連下人的月錢都發不起。
而父親下葬之後還有七日祭,百日祭,哪怕節儉,也是需要錢的。
他那弟弟本就不夠聰明,若只放在族學中讀書,怕是沒什麼前程,他得為他尋找名師。
十五歲的趙長輿只難過了幾天,便擼起袖子跟著家中的僕人和佃農下地收割麥子,等麥子收上來晾乾,他也把各地的糧價都打聽出來了。
當即在佃農中選了十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又挑選出幾個識字會算術的下人,將家中新收上來的糧食一裝,又在村裡逛了一圈,憑著他爹良好的名聲和他的口才,成功賒了十二車麥子。
他打聽到縣衙過幾天要押運一批糧食給駐軍送去,他去縣衙轉了一圈,就和主簿商定,到時候他的商隊跟在縣衙糧隊的後面走。
第一次組建商隊,趙長輿親自跟隊,等將糧食送到那個因乾旱而糧價飛漲的縣城,不到三日,他的糧食就賣光了,他沒有立即回去,而是讓人去隔壁縣收購蠶絲和上一年朝廷徵稅過後剩下的布匹綢緞。
他在縣裡轉了一圈,實在沒忍住,將身上所有的錢都買了地,又買了一個鋪子,將一個下人留下,又選好佃農,簽訂好協議,這才帶著買回來的蠶絲和布匹回去。
就這樣一進一出,他現錢沒有增加,卻增加了不少資產。
村子裡養的蠶不夠用,但有很多織娘,他將蠶絲或賣給他們,或抵掉他們的麥子錢,質量很好的綢緞布匹賣出去,一般的也抵換給他們,以用作上交給朝廷的賦稅。
就這樣,趙長輿慢慢累積了一些錢。
他很喜歡經營的感覺,加上會省,守孝三年,家中資產便增加了好幾倍,至少,他不會再捉襟見肘。
但是,他出孝了,除服之後,他就被朝廷徵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