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妥妥的把論文化為現實。

但問題是,皮爾洛為啥會離開米蘭?

還有薩里,他的論文主題是比賽一週的具體訓練規劃和安排。

……

高深在博物館裡是走馬觀花,但在圖書館裡卻是流連忘返。

當然,很多時候他都是邊看邊在心裡吐槽。

要是很多年以後,圖書館有機會對外開放,那時候的球迷再看看這些名帥們的論文,心裡會作何感想?

有沒有那種國內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專業不對路的那種感覺?

圖書館裡所有的藏書,以及所有畢業的教練的論文,都是對所有的學員,以及教練協會的成員開放,他們隨時都可以過來參考和閱讀。

這就是烏利維耶裡所說的,科維爾恰諾最寶貴的財富。

而高深感觸得最深的是差距。

很多時候,國內的球迷都只重視比賽勝負。

殊不知,比賽是一種結果的呈現,而不是足球的全部。

在比賽的背後,是球員、教練、工作人員等等,無數人共同的努力。

而在球員、教練和工作人員的背後,反應出來的是整個足球青訓、教練員培養和足球產業化等各方各面的經營成果。

義大利為什麼被譽為是戰術王國?

為什麼每個人都說,義大利的主教練全都是戰術大師?

如何解釋,這麼多年來,義大利的優秀教練總是層出不窮?

因為他們有著一套非常完善的教練員培養體系。

豪門和強隊的底蘊是什麼?

這就是!

最完善的青訓體系,最好的教練培養體系,世界上最先進的聯賽體系。

只要擁有它們,怎麼可能沒人才?

就好像義大利現在,他們的青訓出不了人才,有什麼關係?

青訓基礎還在,只要適當改革青訓培養體系,在擁有最好的教練和全世界最好的聯賽的情況下,還怕沒有人才湧現?

看看德國,再看看法國,再看看英格蘭,都是這樣走出來的。

沒有青訓,沒有教練培養體系,沒有聯賽,難不成,人才要從石頭裡蹦出來?

再看看科維爾恰諾,從五七年就開始傳承到現在,這是多麼大的優勢!

足球場上的比分可能就是零比一、零比二,甚至零比三零比四,但這些都只是九十分鐘裡的結果一種呈現。

真正不可逾越的,真正令人絕望的差距,是在球場之外。

說實話,在參觀完科維爾恰諾的圖書館後,高深是真的很難過。

為自己祖國的足球,跟足球強國的這種懸殊差距而感到傷心,他甚至在想,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夠看到祖國足球的崛起。

但這些不是他一個人能改變的。

哪怕他高深做得再好,哪怕他高深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主教練,甚至哪怕他高深將來有機會能帶領其他國家的國家隊拿下世界盃,可那又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