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從來都不會去回應這種說法,只是現在碰到了克林斯曼。

相象的地方體現在對傳球的重視,以及對資料分析的強調。

克林斯曼上任德國國家隊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團隊蒐集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來自於每一堂訓練課和每一場比賽,他們會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

用克林斯曼自己的說法,這一套在美國其實並不新鮮,甚至早就很成熟了。

如果只是資料分析,倒還不至於引發這樣的爭議,畢竟英超也很早就開始資料分析了。

但克林斯曼還特別喜歡跟球員嘮嗑。

對,沒錯,他就真的跟高深非常非常像,每天都在不斷地跟所有的球員聊天,聊各種各樣的話題,而他本人做事情就屬於那種特別有激情的人,自然而然就把這種激情灌輸給球員。

而全世界都知道,從執教皇馬開始,高深也是以熱衷於嘮嗑聞名。

在訓練方面,高深就是個甩手掌櫃,基本不參與具體的訓練安排,他每天很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跟球員嘮嗑,保持溝通,隨時隨地瞭解和掌握球隊的情況。

看,是不是一模一樣? 對於齊達內的玩笑,高深還真有些不感冒,傲嬌地回了一句,“我可比他強多了,尤其是技戰術,我可不覺得,他在這方面有多強!”

高深對此還是特別自信的。

很多人都奇怪,為什麼德國國家隊會選擇勒夫?

其實很簡單,因為在克林斯曼執教德國國家隊時,球隊幾乎所有的戰術都是勒夫在具體負責的,包括比賽中的指揮和調整,克林斯曼更多是在整體上操盤。

可以這麼說,克林斯曼提出了一個改革的設想和方向,但這個設想很空泛,是勒夫等助手幫他付諸實行,並取得了非常不錯的開局。

所以,在克林斯曼掛印而去後,勒夫取而代之,並在未來幾年,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德國隊取得成功。

失去了克林斯曼,勒夫的德國隊就失去了那份激情,失去了德國人最引以為傲的意志,這才導致德國隊在零八、一零和一二的歐洲盃和世界盃上,都讓所有人感到惋惜,直到一四年才修成正果。

而失去了勒夫,克林斯曼執教的拜仁慕尼黑,本賽季在戰術層面上就一塌糊塗,就連媒體都公開指責克林斯曼,至今還沒有想好球隊要採取什麼樣的戰術。

根據那不勒斯的球探所得到的情報顯示,在慕尼黑,拜仁基本都在訓練體能,很少召開戰術會議,全面地闡述自己的戰術思路和想法。

所以很多時候,拜仁的球員不得不在賽前自己討論和決定要怎麼踢。

於是就可以看到,在比賽裡,拜仁一旦戰術對路,立馬就踢得激情四射,可一旦戰術受挫,拜仁就會踢得磕磕絆絆,甚至會兵敗如山倒。

歸根結底就在這裡。

作為昔日的偉大球星,克林斯曼自然不可能不懂戰術,但自己懂,跟成體系地闡述出來,這就是兩回事了。

以前有個對胃口的勒夫,克林斯曼基本只要跟勒夫溝通好就行,可現在沒有了勒夫,他必須要面對所有人,於是克林斯曼就不知道怎麼說了。

在職業足壇,懂得做,但不懂得說,大有人在。

這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高深就拿出師傅的架勢,狠狠地,以克林斯曼為反面教材,給齊達內上了一課。

甚至,他實在是很想要說一句:不要崇拜哥,哥只是個傳說!

但最後仔細想想,還是太裝那個啥了,他就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