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了十分鐘,穆里尼奧終於也是看不下去了,果斷換人。

他用智利中場吉梅內斯換下了小曼奇尼。

這般換人之後,國際米蘭戰術陣型又變成了原來的四三一二。

過去這幾個賽季,曼奇尼就是用這套戰術來踢歐冠和意甲的。

而回到了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陣型後,國際米蘭也積極採取了中前場的逼搶壓迫。

從換人之後開始,藍黑軍團在場面上逐漸扭轉局勢,對那不勒斯打出了一波壓制,連續獲得了幾次機會,但都是來自外圍的遠射。

先是伊布拉希莫維奇的遠射被貝納蒂亞擋出球門外,接著是蒙塔裡在二十六米開外的遠射,被漢達諾維奇輕易撲住。

隨後薩內蒂也在右邊路突施冷箭,打了一腳遠射,也是沒有絲毫威脅。

但這一波攻勢,國際米蘭還是打得很不錯。

……

高深則是在場邊示意球員要穩住,但他並沒有換人的打算。

他還是想要看看自己的球員到底能不能承受得住國際米蘭的這份壓力。

作為主教練,他必須要隨時隨地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球員的極限在哪裡。

進攻,能踢成什麼樣?

防守,又能守成什麼樣?

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在接下來的比賽裡,在排兵佈陣的時候,更好地發揮出球隊的全部實力。

而這種極限承壓在平時的訓練當中是無法體現出來的。

只有在這種真刀真槍,你死我活的實戰當中,才能真正看到到底有多少本事。

“穆里尼奧其實也挺委屈的。”卡羅苦笑道。

“這些球員都不是他擅長的,尤其是邊路和中鋒。”齊達內點頭道。

穆里尼奧的戰術體系裡,一名中鋒是很關鍵的,另外就是邊路。

現在國際米蘭的這套陣容裡面,伊布拉希莫維奇是非典型的中鋒,甚至可以說,他壓根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戰術型中鋒。

個人能力超強,但戰術作用不明顯,個人英雄主義太盛,而且很不穩定,時常遊離於團隊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中鋒作用還不如卡瓦尼。

至於巴洛特利,這小子也壓根不是一個戰術型中鋒,而且才十七歲。

邊鋒也同樣是如此。

左路的小曼尼奇是逆足邊鋒,根本沒辦法像羅本、達夫或馬盧達等人那樣的發揮作用。

“他估計原本是寄望於巴洛特利在右邊路開啟局面,這名球員有速度,有身體,壓制住巴爾加斯,必要時又能斜插禁區形成進攻威脅,誰能想到……”齊達內搖頭笑了起來。

巴洛特利這廝年紀不大,倒是精明,欺軟怕硬。

嘗試了幾次,覺得巴爾加斯不好欺負,他就躲開了。

這一躲,國際米蘭的右路進攻就殘了。

穆里尼奧可不敢讓麥孔過於壓上,這會很要命的。

“所以說,有的時候,真不是堆砌一群球星,就能組建起一起強大的球隊。”

高深說完時,正好球場上國際米蘭的一次進攻打到那不勒斯的大禁區外圍時,被蒂亞戈·莫塔成功搶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