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前世混企業的時候,用了很多年的時間才想明白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人的十根手指各有長短,一個團隊裡的人也是如此。

這聽著是不是很廢話?

別急,再延伸一下。

在一家公司裡,員工的能力總是會有所區別的,有的能力特別強,有的比較平庸,有的就比較差,而這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都是來自於最優秀的那一部分員工。

這個就不難理解了。

那麼這時候就會帶來一個問題,這家公司在設計內部管理機制,例如薪資體系的時候,是不是就應該最大限度地向這群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員工去傾斜呢?

反正那些平庸者,那些能力差的,到處都有,走就走,隨便招就是了。

反而是那些能力強的優秀員工,他們競爭力更強,根本不擔心求職問題,甚至公司稍微不如他們的意,立馬就跳槽走人。

這些人難道不應該特殊照顧?

相信所有在職場混跡多年的人都會發現,不大對勁。

事實又證明,公司管理一味地遷就於這些優秀員工,也是取亂之道。

而這裡面就涉及到一個企業管理機制的問題。

企業管理首先要考慮的是高效。

通俗來說,就是要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把各種能力大小不同的員工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高效率的團隊,一起把蛋糕做大。

能力平庸或較差的員工的存在,就是為了讓能力更強的員工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才幹,而不是整天把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那些芝麻綠豆的瑣碎上面。

等到蛋糕做大了,分蛋糕的時候,能力強的員工分得多一些,能力平庸或差些的員工分得少一些,大家都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又得到了應得的利益。

這看起來像是能力平庸和差些的員工佔到了優秀員工的便宜,但實際上,這對團隊來說,才是最高效最穩定的。

一家公司是如此,一支球隊也同樣是如此。

球迷都知道,一支球隊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隊內的巨星,但一味地遷就巨星,就是皇馬當年的銀河戰艦一期,這注定是死路一條。

企業管理的難點在人,球隊管理的難點,也是在人。

一套高效率的優秀管理,至少有七成是靠規範的流程,剩下的才是人員的自由發揮。

舉個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制定業績目標。

很多企業都是老闆把員工喊過來開會,說說咱們上個月的業績,總結、分析,然後確定下個月的業績目標,鼓鼓勁,喊喊口號,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再畫個大餅,給點甜頭刺激一下士氣,散會!

但優秀的企業應該怎麼做?

確定一個業績目標後,那就細分,為什麼是這個目標?怎麼做到?過程會遇到哪些風險和困難,如何解決?需要調配多少資源?團隊員工對這個目標的反饋是什麼?

等到確定可行了,開始制定具體的時間表,再把目標進行精細化分解成各個不同的小任務,責任到具體的人,執行過程中隨時檢查和彙報專案進度,及時修改任務計劃。

這就是規範流程!

企業是如此,一支球隊同樣是如此。

當其他的球隊都還在喊著口號的時候,高深就已經在規範流程。

很明顯的,過去這些年,高深每一次交出去的賽季攻略計劃,都是最精細的最規範最完善的,這點是有口皆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