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說,職業足球是一門燒錢的遊戲。

而只要一說到球隊的燒錢,所有人的注意力立馬就被球星們那驚人的轉會費給吸引了。

這當然是沒錯的。

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球隊都是這般燒錢的。

對於絕大多數的職業俱樂部來說,他們燒錢的重災區並不是引援。

如果仔細分析各大俱樂部的財報,就不難發現,薪酬才是一支俱樂部最大的支出項,很多時候甚至都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弗洛倫蒂諾執掌下的皇馬,就一直在努力地控制著俱樂部的薪酬結構,使之保持在一個健康的閾值,這就讓皇馬每年都能夠拿出一大筆資金投入轉會市場。

薪酬結構並不僅僅只是球員的薪酬,還有教練組和僱員。

教練組就不用說了,除了一線隊主教練自己帶來的教練組外,一線隊也會有其他的教練,還有各梯隊的教練,以及隊醫、分析師、球探等各個不同崗位的人員。

但實際上,這些都還是走在前面的,俱樂部還有為數更多的後勤人員。

例如廚師、保潔、保安等等,甚至青年隊還需要配備專業的科任老師以及輔導孩子作業的家庭教師,這些人才是訓練基地裡規模最大的群體。

另外還有像埃蘭路球場,球場維護部門就有不少僱員,還有行政部門的僱員,還有比賽日的服務人員,其中還有很多都是兼職的……

所有的這些,都組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提供了相當多的就業崗位。

要是球隊身在頂級聯賽,上座率有保障的話,每個比賽日都能吸引幾萬人聚集,這所帶來的人流量和消費能力,都是非常驚人的,而周邊提供這些配套的商家和僱員也是人數眾多。

根據英國的統計,英超每年為英國提供的全職就業崗位,達到了兩萬人。

這裡只統計了全職,還不包括人數更多的兼職崗位。

而這背後,就是俱樂部在不停地燒錢。

因為在歐洲,人力資源才是最昂貴的成本。

幾乎可以說是,每天天一亮,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燃燒著的鈔票。

……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硬體上至少需要投入兩百萬英鎊,而改造之後,訓練基地的經營成本至少要翻上一倍。”盧卡斯看著高深,犯難地說。

跟轉會費那種直接投入不同,薪水支出才是一傢俱樂部最最需要控制住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球隊放棄引援的理由就是,會打破薪水結構。

而訓練基地經營成本翻一倍,等同於球隊的薪水壓力也要大幅上升。

高深眉頭微微皺起,點頭道:“這筆錢必須得投,我們寧可在其他方面縮衣節食,在這一方面都不能小氣,訓練基地和青訓是我們最最核心的競爭力。”

作為主教練,沒有誰比高深更加清楚這一塊的重要性。

前世,義大利人馬西莫·切利諾執掌利茲聯後,炒掉了洗衣工,讓球員自己洗衣服,炒掉了廚師,讓球員自己帶飯,炒掉了訓練基地大部分的僱員……

這些看起來都是在節省俱樂部支出,但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事實也證明,利茲聯那些年混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