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深前世,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問題:在足球場上那麼多個位置,到底哪一個位置最難踢?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很無趣的問題。

說他有趣,是因為每個人對足球的理解程度不同,喜好不同,得出來的結論也完全不同。

所以,在那個問題下面,回答是五花八門,有人說門將,有人說中衛,有人說後腰,有人說前鋒,還有說邊後衛……什麼都有。

說它無趣,是因為其實早就有答案了。

前鋒是最難的。

或者說,前鋒是綜合素質要求最高的位置。

身體、技術、意志力、勤奮、閱讀比賽能力、傳球、盤帶過人……

到了現在,甚至還要求前鋒要會防守。

奧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

這些要求在前鋒,尤其是現代前鋒的身上,幾乎都是必需品。

從足球這項運動的進球規則出發,就能夠理解,越靠近對方球門的位置,所承受著的比賽壓力就越大,對球員的要求就越高。

尤其是在打攻堅,打硬仗苦戰的時候。

所以,高深在選擇中鋒的時候,他選了蘇亞雷斯或本澤馬這種,非常全面全能的中鋒,他們自身強大的實力,能夠持續不斷地對對方的中衛和後防線形成致命的威脅和消耗。

但再強的球員都會有被對手的防守遏制住的時候,例如對手直接擺起大巴車了,久攻不下了,怎麼辦?

這時候就需要替補了。

主力球員要求的是持續地穩定地輸出,需要全面而超卓的個人能力,最好不要有短板,這樣不會被對手輕易遏制。

但替補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替補需要做的,往往就是在一些關鍵場合裡,能夠提供給球隊一些對手無法化解的手段,幫助球隊在球場上打破僵局。

他們可以有很多很多的缺陷和不足,但只有長處足夠長,那就行了。

這也就是俗稱的一招鮮球員,或者戰術型球員。

明白了這一點後,高深的選擇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曼城沒有引進蘇亞雷斯,讓高深選擇一名中鋒的話,那毫無疑問,高深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哲科,因為哲科足夠全面,身體和技術都很好,高深調教一下,完全可以把他打造成一名全面的中鋒。

但問題是,已經有了一個更強的蘇亞雷斯,高深又何必再去買哲科呢?

兩名球員位置重疊,買來哲科的結果就是重蹈以前曼城擁有哲科和阿奎羅的覆轍。

反倒是像佩萊這樣的戰術型球員更加合適。

從個人能力上說,佩萊肯定是不如蘇亞雷斯的,這點不會有什麼異議。

但如果是從攻堅破局的角度,在很多時候,甚至是一些關鍵的時刻,佩萊能夠發揮出蘇亞雷斯所發揮不出來的作用。

這就是替補的作用!

也是高深選材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