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過九十年代歐洲聯賽的球迷都不會感到陌生,當時的剷球是真的非常兇狠,甚至很多動作都是衝著人去,而不是球去的,導致很多天才球星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跟傷病打交道,例如羅納爾多。

但很少有人知道,剷球的規則在往後幾年,還在逐漸加碼。

從禁止背後剷球,到零二年世界盃時提出,剷球不得亮鞋釘,再到零六年時,剷球時腳必須貼地。

那麼很明顯,大家就完全可以想象一下,當防守球員在剷球的時候,既不能背後剷球,也不能亮鞋釘,腳還必須貼地,要同時符合這三大要求,對防守球員的動作要求就非常高,以至於防守球員在下腳的時候,都必須要謹慎小心。

這就好像是一道緊箍咒,讓防守球員在剷球時,都需要斟酌,反應自然就慢,有時候甚至還需要先調整一下自己的身體姿勢,貽誤戰機。

剷球規則變化對防守球員是相當不利,但對進攻球員有利。

於是,漸漸的,剷球開始大幅減少了。

當然,從保護球員的角度來看,這絕對是一項好政策。

很多人批評拉莫斯、佩佩等人是屠夫,但其實,如果對比九十年代的後衛,哪怕是像後來被無數球迷讚許為優雅的內斯塔,他們都算是非常優雅克制了。

零七年,在普拉蒂尼當選歐足聯主席後,安赫爾·比拉爾成為了歐足聯第一副主席兼裁判委員會主席,他們對防守球員的動作進行了更進一步的限制。

理由是更好的保護技術出色的天才球員,保證足球比賽的觀賞性。

所有人都知道,歐洲足壇每一個聯賽的執法尺度是不一樣的,同樣一組動作,在英超可能沒什麼,甚至連犯規都不吹,但在西甲可能就是黃牌。

除了保護球員的角度出發,更主要在身體對抗方面的執法標準不同。

例如在英超,很多時候,防守球員逼近持球者後,第一選擇就是用身體去擠去壓,這叫合理衝撞,這就要求所有在英超踢球的球員,都必須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不行,被對方一撞,別說帶球了,直接失去平衡倒地,裁判連看都不多看你一眼。

但在西甲呢?

尺度稍微大一點的身體衝撞,都可能是犯規、黃牌,甚至是紅牌。

這就導致在西甲,防守球員一般不會選擇用身體對抗去壓迫對手,而是會選擇猜測對方的球路。

再仔仔細細去看一看梅西對陣赫塔菲的那次連過五人,反覆推敲一下,為什麼赫塔菲的球員就是不選擇用身體對抗,而總是去搶梅西的球路?

跟不上梅西?

這不存在的。

一路上這麼多人,怎麼可能還擋不住梅西?

赫塔菲當時的主教練舒斯特爾就說了,球隊的防守球員站位太鬆,給了梅西機會。

那為什麼不用身體呢?

因為防守球員怕犯規。

在規則面前,他們害怕犯規,所以選擇去猜測球路,而梅西個子矮,重心低,變速變向很靈活,盤球很嫻熟,反應足夠快,能夠迷惑和誤導對手錯判他的球路,所以就一個接一個地過去了。

這就是最能夠體現防守規則的一次進攻。

如果是在英超,兩名防守球員一夾,就算球過去了,你人也過不去。

再想一想,為什麼梅西在國家隊踢不出來?

因為在國家隊的比賽裡,包括世界盃,對身體合理衝撞的尺度是比較寬鬆的。

抓得最嚴的就是西甲和歐冠。

為什麼呢?

因為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歐足聯第一副主席兼歐足聯裁判委員會主席兼西班牙足協主席比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