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淼點了點頭道:“這裡沒有外人,你可以暢所欲言。好好跟我說一說,你對《蛇來運轉》這部電影的看法。”

“說什麼都可以?”

見顧總點頭,黃昆頓時大起膽子道:“那我可真說了!依我看,這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粉絲向電影。”

“合理。”

“這確實是粉絲向電影。”

顧淼沒有否認,因為黃昆說得沒錯。不是粉絲,誰特麼閒著沒事去電影院看喜羊羊啊?

“問題也出在這,雖然是粉絲向電影,但顧總您卻想打造為一部面向所有人的電影。”

“這就導致,電影與TV動畫,割裂感十分明顯!有一種四不像的感覺。”

“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顧淼閉上眼睛,回想起自己最初確定《蛇來運轉》專案時,腦海中關於另一部電影的思考。

熊出沒!

沒錯,他想的就是熊出沒。

更準確一點來說,他想到的是熊出沒電影版。號稱“名作之壁”,票房之熊的大電影版。

為什麼會想到熊出沒呢?

很簡單!

因為明眼人都知道,熊出沒大電影與熊出沒TV動畫,完全是兩碼事,評價也很兩極分化。

由於熊出沒IP在電影市場的火熱,包括說每部電影的成功,這都讓顧淼產生了一個想法。

是不是大電影,就得與TV動畫產生“割裂感”,那樣才是一部合格的電影劇場版?

不信你看熊出沒。

那劇場版和TV動畫是一回事嗎?雖然人物角色都大差不差,但製作風格完全就不是一碼事。

他想學一學熊出沒。

但後來又覺得,完全割裂TV動畫並不現實,因為哪怕是熊出沒電影,更多也是TV粉絲在買票觀影。

所以就很矛盾。

一方面覺得“粉絲向”是一個累贅,不利於吸納路人粉。另一方面又離不開粉絲向,畢竟還得指望TV粉絲買票入場。

這種矛盾,直接體現在電影製作中。

連黃昆也發現了,顧總想讓《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吸引更多路人粉,尤其是成年影迷關注,不再侷限於TV粉絲。

這個想法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