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動漫周邊直營店(第1/3頁)
章節報錯
豬豬俠是一部3D動畫。
而3D動畫最核心最關鍵,直接影響到作品觀感的部分,便是人物“建模”了。
原版的建模……
不能說差,只能說壓根就不及格,建模粗糙動作演出浮誇,完全就是靠著搞笑無厘頭的“劇情”撐著。
不要扯年代久遠。
同時期的《快樂星貓》也是3D動畫,咋人家做得就比你好呢?說白了還是技術不行,資金不足。
以及……
全靠同行襯托!
早期的國產動畫,尤其是3D這一塊,基本上全線擺爛,各種抽象建模層出不窮。論完成質量,恐怕跟“三年動畫”系列有得一拼。
比如最經典的“身為霸王龍的我,居然有一個食草的姐姐,還要帶著她一起尋找媽媽”之《奇奇顆顆歷險記》!
離譜程度可見一斑。
在這種同行普遍擺爛,3D動畫“能動”就行的背景下,豬豬俠才能靠著“出色的劇情”及“人設”脫穎而出。
現在這種做法肯定不行。
作為《豬豬俠》動畫總導演的黃昆,以前也做過3D動畫,瞭解同行的技術水平。他給製作組定的目標很簡單,簡單概括就一句話。
不求最好,只求中上!
在這種嚴苛要求下,萬寶版《豬豬俠》初代的人物模型,其實還蠻不錯的,至少顧淼覺得及格了。
“挺不錯的。”
顧淼指點道:“之後的續作,可以對模型進行最佳化微調,但我建議,最好不要大改。”
這是血的教訓啊!
初代GG Bond的人物建模,雖然粗糙,但勝在“豬味”十足。後來藍弧跑路後,新版GG Bond的建模,已經完全看不出“豬味”了。
或許,這也是諸多老觀眾,看到新版豬豬俠形象後,感到“陌生”的原因。
顧淼也接受不了。
3D動畫的人物模型,不光是精緻好看,還要“符合人物設定”才行。總不能名字叫豬豬俠,角色卻長得跟“人類”差不多吧?
想想就覺得無語。
除了角色建模以外,顧淼還順道參觀了“骨骼建立”與“蒙皮”等3D動畫特有的製作環節。
總體來說。
雖然這是萬寶動畫的第一部3D動畫作品,經驗稍稍有些不足。但完成質量還算不錯,達到了企劃預期效果。
“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