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花多久時間,在巴克的除錯與設計之下,一個十分符合聶遠現在需求的人設,被編纂出來。

由喬琪作為抽象源的使用者,她的幻想化為現實,投射於聶遠身上。

抽象源散發出熹微的光芒,表層的溝壑不斷翻滾,呈現出介乎於物質與精神之間的虛幻狀態。

這個過程很快便停歇了,但是那無形中引發的玄奧變化,卻已然真實存在。

聶遠現在的感覺非常奇妙,恍若開竅了一般,回想起那些晦澀的鍊金知識,似乎有信手拈來的感觸。

他知道,這就是抽象源帶來的效果。

不過想要讓假的人設,完全化為現實,還需要真正去攝取海量的知識,還會有助於自己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生米煮成熟飯”。

因為不知道這種狀態,能夠持續多久,必然有時間限制的,喬琪最好也不要再使用第二次。

所以他立馬趁熱打鐵,將巴克為自己準備的鍊金術書籍,都搬到了藏書室當中。

正如他說的那樣,要閉關幾天了。

接下來,聶遠就像是一塊乾涸的海綿,掉入了無盡的汪洋中,在不斷的汲取著外界的水分。

每當那些水分,快要將他填滿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的汲水能力,再次拓寬了邊界。

就像極限得到突破了一樣,可以持續不斷的,將所有學到的知識統合起來,並融會貫通。

這樣的過程,在正常情況下,本該需要漫長的時間,去不斷的接近極限,然後嘗試拓寬極限的邊界。

但聶遠完美的人設,讓他根本沒有那樣的桎梏,好像只要他想學,再晦澀的知識,都能夠輕易得到理解。

這種理解也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他透過強大的知識積累,自我得到的論證。

為了避免抽象源存在的風險,他選擇以如此另類的方式,去“腳踏實地”的學習。

所以也只是按部就班的,從基礎一些的書籍開始翻閱,然後逐漸深入,提高難度。

這讓他有了較為堅實的根基,哪怕以後失去了抽象源給他的人設,也能夠沒有任何破綻的,在鍊金術的層面上繼續深化。

基本上是一天時間,能夠翻閱二三十本書,並且能夠將這些書籍上面的內容,完全消化為己用。

聶遠現在知道了,原來自己以前不是不想學習啊,僅僅是因為學習起來,沒有成就感而已。

遇到晦澀知識,就想遇難而退,又不想承認自己的智商,和別人大有差距。

要是像現在這樣,學習一天時間,就能夠弄清一學期的知識難點,輕輕鬆鬆考個年級第一,還能先於人前,去推論下一個年級才會學到的知識,那他怎麼能會不愛學習呢。

獎學金和傑出青年獎,拿到手軟好吧。

在狂補鍊金知識的過程中,也很大程度的,幫助聶遠補全著,對這個世界方方面面的認知。

因為鍊金術的輻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很多材料都是侵染源核心,或抽象源衍生物這樣的詭譎事物。

要想不在這個過程中,攝取到其他方面的知識都不行。

他也由此在自己腦海裡,塑造起了新的龐大世界觀,對貝恩王國及其以外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宗教禮儀,甚至是秘能層面的知識,都有了長足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