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正經評委和瞎胡噴的評委(第2/3頁)
章節報錯
關冬青取了一塊精五花肉立即開始剁餡,細切粗斬,配上秋油、白糖、料酒、十三香調餡。
而關滄海取了一大塊嫩豆腐。
切成鴨蛋黃大小的圓片,薄厚如包子皮。
彈珠大小的放入兩片嫩豆腐中,一連做了十八個。
再用雞蛋清和澱粉打湖,打至起小泡後,把豆腐掛湖,三成油溫炸定型。
然後升油溫炸至表面金黃,此時豆腐已經成了一個個的金光圓球,裡面暗藏乾坤,撈出控油後襬盤。
最後清水熬糖色,加熱油和醋調汁,待到酸甜香三種味道平衡以後,大火勾欠,澆在擺好的豆腐中。
最後撒上青蔥末,一盤御膳豆腐就成菜了。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後廚顛勺的師傅們都已經瞠目結舌的說不出話了,一個個瞪大了雙眼看著,生怕漏掉了哪一步。
而關滄海也確實有能耐,一舉一動都有幾十年的功底。
婁曉娥小時的問道:“當家的,這位跟馬華比起來怎麼樣?”
林禎笑道:“如果大清朝沒滅亡,他的手藝還真能當個御廚,但一板一眼的太墨守成規了,毫無創新,比起馬華來還差點,如果是馬華做這個菜,至少在蛋清湖裡多加幾位左料。”
而此時,馬華做的豆腐也出鍋了。
他這次做的依然是清中期美食家,隨園老人袁枚袁簡齋收錄的蔣侍郎豆腐。
就是那位寫出‘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的袁枚。
據說大吃貨袁老先生為了問清蔣侍郎這道豆腐是怎麼做的,折腰三次,作了仨揖,蔣侍郎才把做法告訴了他。
幫忙的何大清已經用大蝦米、乾貝、幹菌熬好了湯。
馬華把老豆腐兩面去皮,切小塊晾乾,再用豬油熱煎,略撒鹽花。
煎至兩面金黃後倒入提前熬好的鮮湯。
滾一回後,倒入料酒一大杯再滾一回,後加秋油繼續滾一回,最後加白糖後滾第四次。
此時鍋裡已經收汁,出鍋撒上細蔥末。
一道蔣侍郎豆腐就成了。
馬華與關滄海幾乎是同時出鍋。
由服務員先端到了大領導的屋裡。
馬華和關滄海還有記者小吳在門口聽結果。
大領導早就等的心急了,見是兩盤豆腐,都認識,這兩種豆腐林禎都給他做過。
單從色澤上來看,分不出來是哪一盤是誰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