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一發表,不明就裡的民眾果然是被帶了節奏。

這件事情也讓米國和毛子國的高層知曉後也是感到很是窩火,明明與兩個國家一點關係都沒有,結果居然被硬扯了進來。

特別是毛子國高層更加的窩火,薩爾科夫斯基敏銳地感覺到了這裡面大有文章可以做,索性之下便是將這起風波發酵到了極致。

果然,聯邦調查局對這起有源相控陣雷達基地被摧毀的事件進行了調查,經過調查,發現是位於伏爾加的雷達兵工廠一群人搞的鬼,他們與走私犯勾連,將庫存的雷達走私到了菲洲。

薩爾科夫斯基對於這樣的調查顯然是不滿意的,他直接命令聯邦調查局繼續調查,然而聯邦調查局的人告訴他,這件事情那幾個傢伙已經招供的清清楚楚了。

按照程式,既然有人將責任全盤攬了下來,調查就應該結束。

尹利亞科夫斯基也不甘被薩爾科夫斯基針對,他與薩爾科夫斯基變相著鬥法,幾個回合下來。

雖說薩爾科夫斯基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但是透過這次鬥法,他成功地將這家兵工廠的負責人換成了自己的心腹,同時也藉機將彼得耶維奇扶上了莫斯可市長一職兼任議員。

彼得耶維奇從區區的一個邊境城市市長不到半年時間便躥升成為莫斯可市長,一時之間他也成為了毛子國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

彼得耶維奇對於弗拉基米爾和薩爾科夫斯基的提升很是感激,一升任莫斯可市長,他便開始讓手下心腹對莫斯可各大豪宅進行了私密調查。

……

這篇文章發表後讓馬丁自己都不由得感覺到一陣後怕,米國和毛子國都出面對於報道的不真實性進行了否認,虧得這兩個國家沒有較真,更虧得ABC電視臺沒有報道,這才讓他逃過一劫。

不過這件事情對於馬丁來說,後怕歸後怕,他還是堅持認為他的分析沒錯,只是戳穿了某些人所謂的面子罷了。

眼見著馬丁在尼亞爾首都呆了三四天還沒有要回來的打算,卡洛琳擔心這個傢伙又惹出什麼亂子,接連給他打了好幾個電話催促著他儘快回到卡薩布蘭卡。

馬丁壓根就不想離去,他編造了要去鄰國布迪尼亞採訪的藉口,告訴卡洛琳,他要推遲兩三天再回來。

“好吧。”卡洛琳考慮到近期電視臺也有要去布迪尼亞採訪的計劃,因此也是應允了下來。

不過卡洛琳還是留了個心眼,她讓手下給攝像師打電話,一路上好好“照顧”著馬丁。

這個攝像師早已經沉醉在馬丁給他安排的享樂窩之中,每天在尼亞爾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住著,還有各種膚色的應召女郎,比起卡薩布蘭卡繁忙的工作生活不知道要快活多少倍。

馬丁見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他告訴攝像師,他自己一個人去布迪尼亞採訪,採訪完之後再回來與他匯合,到時候兩人再一起回卡薩布蘭卡。

攝像師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了。

馬丁自然是不會去布迪尼亞的,他決定深入到拉博賽反政fu武裝的轄區去採訪,試圖從那裡找到關於弗拉基米爾的一些黑料。

這些黑料便是血鑽礦和兵工廠。

花費了幾百美元僱傭了兩個當地嚮導,又花費兩千美元租用了一輛不知道多少手的老舊皮卡,馬丁便是朝著拉博賽的轄區進發。

政fu與反政fu武裝轄區之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更多的時候還是依靠當地的部落和雙方巡邏區域來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