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三個月來,秦克對於冰雹猜想課題一直沒放下,哪怕是再忙,也會與寧青筠抽出一個小時來保持著對這個課題的鑽研與思考。

他的“靈感增值”的激發條件,就是持之以恆、日積月累的學習與鑽研,投入時間精力越多,激發的機率越高,所以每天堅持冰雹猜想課題就很有必要了。

而且他基本上摸準了破解冰雹猜想的最可行思路,正在與寧青筠一起,將冰雹猜想的問題,轉化為“青檸數論超幾何對映法”能解決的形式。

這部分基本上已完成了九成,一旦完成轉化,接下來就是用“青檸數論超幾何對映法”,將冰雹猜想四面重圍,以堂皇大氣逐步深入層層突破,最終將之一舉攻克。

今天正是十月八日,長假結束後的第一天返校上課,雖然秦克想著在這個月內解決掉冰雹猜想,卻不會佔用白天上課的時間。

他的本科生涯只剩下最後一年,這是彌足珍貴的一年,也是他最後透過高等教育體系系統化地擴大自己各學科知識面、完善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思維體系、世界觀、人生觀的最關鍵一年。

這同樣是他愉快地享受與寧青筠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

秦克以前看過一些有關於科學奇才、超級學霸的故事,那些天才們彷彿將一切都獻給了科研、獻給了對專業知識的追求,大學生涯幾乎都是在匆匆跳級、讀研讀博當教授然後建立自己的實驗室中度過的。

他們確實一路高歌勐進,輝煌無比,榮耀無比。

秦克敬佩他們這樣的恆心與毅力,卻並不認同這樣的生活方式。

青春只有一次,透過學習與科研,摘取到成功的果實固然讓人喜悅,但與同學交往、與師友往來、參與更多的校園生活,過著難忘卻輕鬆的大學生活,享受人生僅有一次的青春,同樣很重要。

他只希望自己與寧青筠的青春學習生活,不留下什麼遺憾,也希望儘可能地幫助身邊的同學朋友,讓大家都過得開心,快樂,充實。

所以今天的秦克,依然與寧青筠及幾個室友們,安安靜靜地坐在課堂裡,與其他大二的同學一樣,聽著課堂上的教授授課。

這是一節心理學的選修課,許多學生一開始時都興趣盎然,但大二的學生多數都混成了老油條,聽了開頭幾節課後,發現講的都是西格蒙德·弗洛尹德的理論,略顯枯燥,便有些人開始逃課了。

只有基科班的學生們是例外。

其實選修了這門課程的基科班學生沒幾個,更多的是跟風來旁聽的,比如秦克宿舍的江振杰、花滿亭、李向學,以及寧青筠的三個室友谷燕菲、西門惠等。

基科班的學生只要看到秦克和寧青筠還坐在課室裡,他們都會安安穩穩地坐在課堂上,學著兩人的樣子,靜下心來汲取知識的養分。

可以說句不誇張的話,在秦克這個班長和寧青筠這個學習委員的帶動下,物理系的基班科是整個清木大學裡學習學紀最好的班級,沒有之一。他們幾乎從不逃課不抄作業考試不作弊。

而班級的集體活動,無論是運動會還是晚會表演,基科班同樣表現優異,學生們非常團結,集體榮譽感強得嚇人。

這既是基科班裡的同學們向優秀看齊,也是因為他們知道與秦克、寧青筠當同學的時間只剩下最後一年了,同學們同樣很珍惜這樣的時光。

只聽講臺上教授說道:“心理學研究證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先對遺忘現象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秦克聽得確實是津津有味,現在他已培養出一種能力,就是再枯燥的課堂,他都能從中發掘出興趣,並將裡面有用的部分吸收為己用。

所謂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就是有關遺忘與記憶的心理學理論。

秦克現在的記憶力較之寧青筠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篇八百字左右的文言文,他只要認真看三遍就能隻字不漏地默寫下來,並不需要運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技巧。

但以後他總會走上教授的崗位,怎樣教導學生,怎麼增強他們對知識的領悟與記憶,都是將來他要面對的。

尤其是他在高中時就曾站到過講臺上,給幾百名同學講數學大課堂,有豐富的教學經驗,現在回憶起來,如果結合這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理論,自己其實可以做得更好,起碼可以多進行知識點的複習,使得聽課的學生能加深記憶和理解。

寧青筠上課比秦克還要認真,秦克是直接記在腦海裡、並把有用的知識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裡,寧青筠更加傳統,她會將精華要點記成筆記,這樣能方便翻閱,等到了期末時更方便複習。

畢竟現在兩人的期末考試,基本上都依賴她的筆記本。

臺上的教授講完了遺忘曲線,又講到新的內容“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這同樣是非常有意思的理論,它的結論是——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

與之相關的還有“優勢動機”的概念——最強烈而又穩定的動機,其動機強度最大。

優勢動機具有更大的激勵作用,這對於管理學極有好處,管理者想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就要了解全體職工和個別人員當前的追求是什麼、今後某一個時期裡最盼望的是什麼,並施工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