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光的“家”,也就是伺服器,依然存放在遠州的那套“綠翠盈居”客廳裡。

秦克一邊思考著一邊看了眼系統介面裡的“特殊分支科技”,這才留意到“人工智慧”終於要到升級的臨界點了。

“人工智慧:LV2,下一等級:LV3,升級進度:119/120。(注意:人工智慧想要升到LV3,必須滿足前置條件:物理學、資訊學同時達到‘專業級’)”

真是太不容易了,因為系統一直沒有下發“人工智慧”的新任務,使得“人工智慧”的分支科技升級變得分外的困難,哪怕現在秦克的物理學、資訊學早就滿足了“專業級”的條件,也只能靠著日常與微光的互動,以及一次次的數學建模程式碼編寫,一點一滴地推動著“人工智慧”分支科技的升級進度條龜速前進。

秦克盤算了一下,估計按目前的進度,“人工智慧”會在兩三週後正式升到LV3,到時微光就應該能再次提升了。

給微光的“家”擴容已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

要不要乾脆建個機房得了?以後青檸科技總歸要有自己的機房。不過機房建起來太花時間精力了,選址、供電、製冷就不提了,後續的管理更是麻煩,需要一支專業的團隊來負責。

而且時間也來不及。建一個機房,沒兩三年時間根本就不可能。

要不,乾脆進行伺服器託管?

所謂伺服器託管,就是租用專業的機房空間存放伺服器,那青檸科技只需要管理伺服器本身就行了,所有機房相關的工作都可以讓託管服務商來負責。

只是涉及到微光這個未來會不斷發展的人工智慧、重要助手一般的存在,秦克又覺得伺服器託管終究不夠安全。

他與寧青筠商量了一會後,終於下了決定。

反正青檸科技現在不缺錢,不算固定資產之類,光是存款和低風險理財產品等流動資產就超過了七億。

那就乾脆做兩手準備,建一個青檸科技自己的機房,在機房未建好前,就再買三臺同型號的家用伺服器先撐著,不夠就隨時再買,估計兩年內,四臺伺服器怎麼都夠微光折騰了。

建機房涉及到的審批流程還是很多的,光靠青檸科技的CEO周樹濤來跑怕會比較耗時間。秦克乾脆直接打了個電話給夏國智慧終端作業系統產業促進聯合會的會長嚴維周。

嚴維周也是秦克的熟人了,當初因為青檸作業系統結下過很深的情誼。

聽聞了秦克的來意後,嚴維周點頭道:“沒問題,你確定要建機房的話,我這邊可以安排專業人士與你對接,全權幫你搞定所有的流程與機房建設。”

嚴會長又提議道:“其實如果在500臺伺服器以下的小型機房,你也沒必要建設,直接進行伺服器託管得了,比如‘龍騰在天技術有限公司’就有非常專業先進的機房。你和寧青筠有這公司30%的股權,完全可以用分紅的部分資金充當託管費用,而且也很安全可靠,畢竟青檸作業系統伺服器版和手機版都在同樣的機房裡,頻寬什麼的你更是不用擔心。”

“龍騰在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是兩年前由夏國智慧終端作業系統產業促進聯合會牽頭成立的作業系統開發運維公司,目前負責青檸智慧程式設計、青檸作業系統桌面版、伺服器版、手機版等的後續升級與基礎資源運維。秦克和寧青筠以技術入股,佔30%的股權,只是沒參與管理也不擔任任保職務,只享受分紅。

“龍騰在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去年還是虧損狀態,但隨著各版本青檸作業系統市場佔有率節節攀升,今年已扭虧為盈,估計年底淨利潤能超過三億,秦克和寧青筠最少也會分到九千萬,以後還會更多。

面對嚴會長的提議,秦克想得更細些,當初他和寧青筠決定不參與“龍騰在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的管理,一來是沒時間精力與興趣,二來是想著既然決定了薪火相傳,自己只做點火人,後續將火焰越燒越旺的使命交給國內的無數聰明才智之士,那就沒必要與被無數人關注的“龍騰在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牽涉太深。

現在他也是這樣的想法,所以婉拒道:“謝謝嚴會長的提議,但我還是想有個自己的機房更合適,可以隨便折騰。”

嚴維週一想也是,“龍騰在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的機房關係到國產作業系統,安全可靠方面確實是無可挑剔的,但同樣的,管理也非常嚴格,秦克的伺服器託管在裡面,想管理起來的確會沒那麼自由。

“行,就按你的意思來。”

有了嚴維周這樣的大人物協助,秦克便不用麻煩楊伯伯打招呼了。

至於機房的選址,秦克覺得就定在“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附近較好,那裡遠離都市塵囂,地價便宜些,電力供應也穩定,還有清潔水源,交通也還算便利,至於保安方面的問題,聘請專業的團隊就是了,順便還可以將“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也一併保護起來。

畢竟“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會越來越重要,後面的沙漠紅薯更是會改變人類糧食形勢的偉大科研,安全與保密方面的問題也要提上日程了。

與寧青筠商量過後,秦克將自己的機房建議要求詳細寫了出來,發到了周樹濤和方詠棠的郵箱,讓他與嚴維周安排的機房建設團隊接洽,另外提前要招聘機房管理人員與伺服器運維人員,最好再收購個小型的保安公司,將保安力量也變為自己的。

此外就是在京城分公司臨時騰出位置用於採購三臺家用伺服器的事情,秦克也一併讓周樹濤去辦。

周樹濤辦事能力很強,秦克交待完任務就不再操心這些瑣事了,助理方詠棠自然會跟進並定期報告。

秦克在第二天帶著寧青筠和秦小殼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後,又開始了有條不紊的課題攻關。

EDA課題依然進展良好,偶爾遇到難關,也由“Q先生”親自解決,九月左右推出測試版已沒太大的懸念。

“碳奈米管纖維的塗層研究”同樣比較順利,因為上一個課題建立起來的氧化物與氫化物數學模型其實是可以複用到這個課題中的,只需要根據實驗資料進行調整就行了,省卻了大量的工夫。

何良傅那邊也再次傳來了好訊息,在經過反覆嚴謹認真的實驗後,驗證了秦克和寧青筠的數學模型推演結果,最終出來的弛豫鐵電薄膜材料,在100攝氏度至160攝氏度的相變溫度區間裡,能達到了149J/cm3的高儲能密度和91%的儲能效率!

“弛豫鐵電薄膜材料的改良”課題超乎想象的成功,可以吐氣揚眉地提交結題報告了,何良傅堅持著將秦克二人列入論文的一作之中。

就在科研課題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秦克卻接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