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的語氣裡多了分感概:

“我年輕時總想著,實驗實驗,不就是要透過實驗來驗證理論嗎?如果知道能100%成功,那還有實驗的必要嗎?而且實驗上的失敗,還可能成為新發現的開端。但現在年紀越來越大,做過的實驗越來越多,我反倒認為,只有想方設法地提高實驗的成功機率,並做好最壞結果的應急預案,才能進行實驗,尤其是可能會出現人員傷亡的實驗,更不容得有半分試錯的僥倖。”

他看向秦克和寧青筠,語重心長道:“你倆是姜老院士的弟子,將來參與的實驗課題可能會比明天的大型實測還要影響深遠,風險也會更高。我剛才說的這些小經驗,希望對你們有用。”

秦克和寧青筠都能感受到段永恭教授話裡的殷殷期許,肅然道:“謝謝段教授的教誨。”

……

超大型實測的各項準備工作在科研人員們的忙碌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直到第二天中午12點,一切都準備就緒。

唯一的意外是原本一直負責大型造波器維護的原廠工程師因為半路遇到了車禍受了些傷,被送到了醫院,原廠不得不緊急地從別處調了一個工程師過來,這個工程師直到下午兩點十五分,實驗即將開始前才趕到。

不過大型造波器的操作是由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來負責的,原廠工程師不過是以防裝置有什麼問題能迅速處理的保障力量罷了,這點小意外自然不會影響到大規模實測的開始。

下午2:30,超大型實測如期實施。

超大型實測是在大湖泊的某個u形段裡,這片水域有點像窄口燒瓶,瓶底就是“j92防波堤”,而瓶口位置則部署了幾臺大型的造波器,它們和震諧器、通訊模組、控制模組等裝置共同組成造波系統,儘可能地營造出風急浪高的真實環境。

除此之外整片水域裡的探測器,防波堤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感應器更是多不勝數,詳盡地監測、記錄下波浪的壓力頻次,還有地基液化的程度,以及“j92防波堤”的狀態等。

這些都是最珍貴的實驗資料,實驗結束後,就是靠著這些資料評估“j92防波堤”的消浪效果與安全性。

超大型實測的波浪引數是逐步提升的,最開始時非常安全,所以段教授也放心地讓夏科院的副院長文遠平院士等貴賓們在現場參觀。

在實驗正式開始前五分鐘,文遠平院士等一行六人,在段教授的陪同下,踏上了“j92防波堤”。同行的還有實驗室裡的其他幾個正高階別的研究員,齊志聰這個副研究員及課題組的幾個科研人員也陪同在側。

秦克、寧青筠的實習身份原本是沒資格露面的,不過夏科院裡的文遠平院士聽到兩人在這裡實習,便熱情而親切地叫了兩人過來見面。

簡單的寒暄過後,文遠平院士笑道:“我與你們的楊伯伯也是熟人,常聽他提起你們,還想著有機會去見見你們,沒想到今天就遇著了。你們也不用再叫我文院士了,叫文伯伯就行。”

大佬說話就是不一樣,讓人如沐春風,他又考究般問了兩人有關這次大型實測的情況,見兩人也瞭解頗多,更覺得滿意:“你倆跟在我身邊,一起近距離觀看這極難得一見的實驗場面。這對開闊你們未來的科研視野很有幫助。”

於是秦克和寧青筠便一起登上了j92防波堤。

兩人站在人群之中,腳下是高達二十餘米的堤壩,抬頭望去盡是波光粼粼的水域。

宏偉的工程,遼闊的水域原本會讓人心情舒暢,只是這時綿綿春雨已經停了,空氣依然有些沉悶,尤其是遠處有大片烏雲,看來實驗過程中極可能會下雨。

秦克的心頭總隱隱有種不太安定的感覺。

這時水域的另一端開始傳來轟隆之聲。

“開始了。”寧青筠下意識地握緊了秦克的大手,有些緊張與激動地小聲道。

秦克極目望去,只見遠處一道道肉眼可見的白線向著防波堤這裡飛快湧來,不過幾個呼吸間,便看到兩米多高、越逼越近的白色浪濤。

白浪翻滾,轟鳴聲有如萬馬奔騰,讓人生出一種自身很渺小之感。

“轟隆——!”巨大的浪花狠狠地撞在堤壩之上,化為無數的白沫與水花,隨即又不甘地退了回去。

眾人都隱隱感覺地面有極輕微的震動。

這壯觀的情景更讓眾人都不禁生出一種心潮澎湃、人力勝天的自豪。

眾人在第一線的堤壩現場觀看了幾分鐘,潮水依然前撲後繼地衝刷著堤壩,浪花越來越高,已超過三米半了,段教授便請眾人回到實驗室,透過監控裝置來觀測整個實驗過程。

眾人剛走下防波堤,遠處忽然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霹靂雷鳴,猙獰的閃電劃過天空。

眾人都嚇了一驚,這才發現遠處的天色越來越黑,那片一望無際的烏雲不知何時已擋住了半邊天,而且正向著這邊黑沉沉地壓過來,風也變得暴躁起來。

暴雨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