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五六十個候選人,也未必人人都樂意與秦克二人接近,一些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物理領域的大牛們在開始時就對這兩個數學圈子裡的天才學生並不感冒。其餘如江泉生、劍橋大學教授萊昂斯·鮑維教授等也沒湊過來。

倒是秦克對物理界、生命科學界的學者挺感興趣的,主動結交。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這些物理學家、生物學家與秦克又沒利益競爭關係,在秦克出色的口才下很快就與兩人成為了朋友。

在參觀過程中,物理界的學者們還主動地替兩人介紹起艾姆斯研究中心的情況來,而秦克不經意間展示出來的職業級物理理論水平,也讓物理界的學者們暗暗驚訝。

誰也沒想到這個數學天才的物理基礎理論知識也如此紮實而淵博。

於是半天多的參觀流程下來,全場五六十個學者再無人敢小瞧這對年輕的夏國學生情侶,同時雙方也熟悉起來,秦克二人還真正交到了幾個物理界與生命科學方面的學者朋友,互換了郵箱地址。

第二天,科學突破獎學術報告會正式開始。

秦克和寧青筠坐在觀眾席上,認真地聽了一整天的學術報告會。

這次的學術報告會同時在三個報告廳舉行,分別對應生命科學領域、基礎理論物理領域以及數學領域,一天各安排五場左右,部分報告會的時間是重疊的,只能選擇其一來聆聽。

秦克與寧青筠對著會議流程來選擇,第一天挑選了五場數學方面的報告,再加一場物理方面的報告。

聽遍第一天的五場數學報告,自然是為了知彼知己,吸取別人作報告中的經驗為己用。

至於那場物理報告,則是為了放鬆精神增長見識。

不得不說,這些能受到邀請來進行學術報告的候選人,水平都相當高,演講內容很有深度,比如巴黎高等師範大學的一個數學教授作的“威爾莫雷猜想與幾何流”主題報告,就讓秦克和寧青筠有種耳目一新之感,自然也贏得了全場觀眾們的掌聲。

而烏斯曼教授作的報告《構建隨機偏微分方程的高維空間正則性結構理論》同樣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與討論,掌聲如雷。

回到酒店後,寧青筠忐忑不安道:“秦小克,今天作報告的教授們都好厲害呀,我覺得他們作出的成果太過傑出,我們好像比不上他們。”

秦克見寧青筠明顯有些被打擊到信心了,不由樂了。

“是不是覺得他們吹得太厲害了,彷彿不給他們頒發菲爾茲獎都對不起他們為數學界作出的巨大貢獻?”

寧青筠被秦克的嘲諷語氣逗得噗嗤地笑了出來:“哪有這麼誇張,就是覺得他們的學術成果都很厲害,讓我有種大開眼界之感。”

秦克撇撇嘴:“其實他們的報告實質內容也就那樣,比如烏斯曼教授,聲稱創立了‘高維空間的新理論——正則性結構理論’,聽起來非常高大上,那純屬只是善於包裝,他的報告內容實質,就是提出了在次臨界條件下帶有奇異噪聲的隨機偏微分方程良定的一般方法。算是有新意,有亮點,有深度,但遠達不到他吹噓的高度。”

說到這裡,秦克嘴角勾起:“不過今天的報告會收穫確實很大,我倆在這樣高階學術報告會上作報告的經驗還是太少,沒想到還能這樣包裝學問。這回算是學到了。”

秦克之前參加過普大的學術報告會,但那次並沒有獎項選評——哦,除了“最佳報告人”這個算不上什麼獎項的獎項外——所以絕大多數報告者的語言風格都比較務實,簡明扼要,直指核心,為的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展示自己的學術成果。

但這次的科學突破獎報告會風格完全不一樣,人人都是奔著獲獎去的,對自己學術成果的包裝簡直無所不用其極,除了沒有弄虛作假外,適當的誇大其辭簡直不算是事,更別說是將自己學術成果的名稱、意義各種豪華包裝,簡直有望月新一的風格。

——哦,望月新一是哪位?這位大佬可是京都大學的數學教授,學術成果以“酷炫狂拽吊炸天”著稱,比如他在某篇論文裡就建立起名為“宇宙際teicler理論”的新世界,定義了許多數學界聞所未聞的神秘術語,包括所謂的“外星算數全純結構”,讓人聽得不明覺厲,看起來很有道理卻又不知所云。

順便一提,望月新一是法爾廷斯的學生,向來以學術嚴謹著稱的法爾廷斯居然有個這樣畫風突變的學生,是不是讓人哭笑不得?

秦克忽然覺得自己命名的數學處理方法,無論是“青檸論數四階變換法”還是“青檸論數超幾何對映法”,比起今天的教授們各種誇張華麗的命名方法,簡直是弱爆了,瞧瞧人家,“高維空間的新理論”,嘖嘖。

寧青筠秀眉輕蹙:“可是我學不來他們這樣的風格呀,你這麼會說話,大概還可以。”

(今天開始恢復保底二更,6k,求各位帥哥美女多投投月票推薦票,有能力的話來起點平臺給個全訂呀,跪求了!訂閱成績對於作者寫好這本書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