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報》是夏國物理學會主辦的半月期刊,也是夏國曆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廣的物理類綜合學術期刊,還是唯一被sci收錄的中文物理類學術期刊,近年來主要聚焦物理方面的前沿領域成果。

所以這篇標題為《基於冷源電晶體物理機制的亞60器件模擬研究》的論文,出現在《物理學報》上並不意外,真正引起秦克留意到通訊作者的第一單位,居然是“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

這個“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應該是今年1月初才掛牌成立的新機構,由清木大學與北燕大學抽調大批專家教授和超過百名優秀研究生、博士生組成,還聘請了一線晶片大廠不少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晶片研發製造。

如果秦克沒有記錯,他的前高中物理老師、現在清木大學的物理系副教授許清巖,就在這個研發創新中心擔任副主任一職。

秦克目前翻看的是四月上旬的那期期刊,也就是說這論文起碼在三月初甚至可能是在二月下旬就投稿了。

新機構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出了科研成果?這也太快了吧?

秦克又細看作者欄,沒發現許清巖的名字,通訊作者有兩個,上網查了下,都是燕大的,一個是創新中心的正主任姚文城,一個是副主任方世驥。

一作也有三人,全是燕大的博士生。

許清巖作為這個創新中心的副主任,卻沒在這論文上署名?

要知道許清巖是姜為先老院士的弟子,最擅長的領域就是物理材料學以及半導體。

秦克細看論文,才發現是典型的新瓶裝舊藥,核心內容還是燕大四年多前研發出來亞60器件“迪拉克冷源電晶體”。

“迪拉克冷源電晶體”是燕大研究團隊研製出來的亞60超低功耗電晶體,能打破玻爾茲曼極限,較好地解決數位電路整合度增加時功耗急劇上升的問題,算得上是國內近年來比較出色的碳基數字積體電路科研成果。但這已是四年前的技術成果了,秦克透過系統獲取的晶片基礎知識裡也有相關的文獻資料。

現在再看這篇《基於冷源電晶體物理機制的亞60器件模擬研究》,“迪拉克冷源電晶體”有了一定的改進,功耗再降低了5%左右,最低亞閾值擺幅達到33&nv/dec。但也僅此而已,沒太多的新意亮點。

難怪作者列表裡沒許清巖,以許清巖的正直性格,沒貢獻力量的科研成果,是絕不會同意署上自己名字的。

秦克又透過“物理學報”的官網查詢今年的各期電子版內容,確定這篇論文就是“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今年發表的第一篇科研成果。

秦克估計應該是“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急著想弄出個成果證明自己的價值?

又或者當中有什麼內幕?

秦克搖搖頭,這些事他也管不著,只是他向來比較尊敬許清巖,加上對晶片技術感興趣,才對這個研發創新中心多關注一二罷了。

“怎麼了?”旁邊的寧青筠剛剛做完田劍蘭教授安排的作業,見秦克看著網頁,神色有些古怪,忍不住關切地問了句。

“沒事沒事,就是想來最近都沒怎麼見過許清巖老師了。”

“許老師?上次姜老師不是提過,許老師去了一個什麼晶片研發創新中心工作了?”

“說來他的性格更適合搞科研就是了。希望他在新的崗位上能大展拳腳。好了,你做完田教授的作業了?那我們繼續完成科學突破獎的學術報告吧。”秦克親了親少女那柔嫩的小臉,重新開啟了寫到一半的波利尼亞克猜想證明報告。

寧青筠抿著嫣紅的唇,嘴角泛起淺淺的笑:“好。”

……

與此同時,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辦公室裡,許清巖正在翻閱著艱澀難懂的晶片設計軟體開發進度報告,眉頭緊鎖,絲毫沒有秦克想像中那種大展拳腳、如魚得水的舒爽。

來到這個研發創新中心已快四個月了,許清巖反倒感覺自己就像陷身泥潭之中,越是掙扎越是無力。

研發創新中心有一個正主任,兩個副主任。

正主任姚文城是燕大晶片材料方面的權威,當年帶隊研發出來的“迪拉克冷源電晶體”被譽為“碳基超低功耗cmos積體電路的新希望”,所以他理所當然地主管起“改變晶片製作的工藝與材料”方向的課題組。

而另一個副主任方世驥也是燕大的教授,與姚文城關係很好,他先選擇了分管“晶片架構與精密光學”方向的課題組,於是便丟下最讓人頭疼、最難出成果的“晶片設計軟體、微電子加工”方向的課題組給許清巖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