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都知道,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作物體的動量,這些從太陽那裡拋射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其速度只比光速慢幾十倍而已。

而這次“超巨型太陽風暴”的高能帶電粒子數量較之以往起碼增加了成千上萬倍。正所謂滴水成河,數量龐大得根本無法估量的高能帶電粒子匯聚成而的“高能帶電粒子團”就像一枚枚的小型殞石,疊加幾十分之一的光速,由此而產生的動量自然也極為驚人,產生這樣的衝撞威力也不足為奇了。

果然正如秦院士所說,這波高能帶電粒子的攻擊才是真正的考驗!

“所有人注意,馬上集中精力應戰!”秦克的神色同樣凝重,但較之別人明顯要淡定冷靜得多。

他的話驚醒了所有人,指揮中心與各處的指揮分中心立刻便像旋緊的陀螺般極速運動起來。

秦克一邊盯著螢幕分析判斷,一邊保持著快速而清晰的語速,飛快地下達著一個個的指令,而幾十萬名科學家、工程師則按著他的指令不斷地作出分析與決策,由微光全自動執行這些決策,並做好整個“星球防護罩”的管理和維護。

與高能帶電粒子團不斷極速撞擊“星球防護罩”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時間的流逝顯得如此緩慢。

老陶額上滲著汗水,他反覆地作著深呼吸,以平復著緊張的心情。

連老陶都如此緊張,更不必說其他人了。

愛德華·威滕、寧青筠同樣被冷汗溼透了後背的衣衫,哪怕開著空調都沒法子讓他們炙熱的大腦降溫下來。

此時他們平均一分鐘要完成33項重要的決策,按一人11條來算,也只有不到6秒的思考時間便要從微光彈出的問題處理方法建議選項中作出選擇決策。

老陶擦了把汗,忍不住低聲對秦克道:“情況有些不妙啊,沒想到這高能帶電粒子的攻擊密度如此之高,已接近我們原本設計‘星球防護罩’的防禦極限數值了,使得各種意料之外的報錯越來越多。”

之前“星球防護罩”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測試與聯調階段,是沒可能真正模擬出這樣級數密度的高能帶電粒子轟擊效果來,更多是“紙上談兵”,此時便產生了“紙上談兵”與實際有較大出入的問題,使得發射基塔很多功能模組的演算法執行起來出現了“脫節”。

這才是近半數光幕屏障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

現在幾十萬名科學家只能以臨時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作出一項項的決策,彌補演算法與實際的差異,使微光能不斷地微調著各個功能模組的實際運作,確保“星球防護罩”的效果。

這樣不但效率較低,出錯的機率也不少。

老陶就覺得短短的十幾分鍾,比加班三天三夜還要疲憊。

秦克看了老陶一眼,神色依然冷靜得嚇人:“不,你說的只是常規數值的極限。”他的目光又重新落在大螢幕右邊不斷變化著的數千項引數上,“機械與資料感知”能力全力發動,使得他的大腦裡清晰地倒映著每一座發射基塔的實際情況。

聽著秦克鎮靜的聲音,老陶疲憊的眼睛頓時一亮:“你還有其他法子?”

秦克第一時間便想到“X專案”,但此時還有其他法子,用不著這個壓箱底的最後手段。

“我剛剛分析過了,可以試試一個不常規的法子。”

“剛才你還有心思餘力分析?”老陶驚訝道。他可是知道,秦克在過去的十幾分鍾裡嘴巴幾乎就沒停過,一直在以最高的效率判斷著各處發射基塔功能模組的問題並向二十幾個不同的團隊分配著決策任務。

“要聽真心話?”

“……當然。”

“這個法子不是我剛剛才想到的。我在三年前就預計到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只是在進行‘星球防護罩’設計時,礙於當時的科技水平,有些事情做不到,但託‘北極二次氣候異變’的福,我們可是大幅度最佳化為‘祝融之光’的演算法,使現在的‘星球防護罩’有了新的可能!不過現在沒時間詳細說了,我打算冒些險,你們同不同意?大概有5%左右機率,會導致‘星球防護罩’計劃失敗,但有95%的機率,使我們可以成功地應對接下來所有高能帶電粒子的衝擊。”

秦克最後這話是對寧青筠、老陶、愛德華·威滕說的。

“決策團隊”的其餘值守成員,都在各自的國家裡遠端保持著對這邊的關注,只是那些老科學家們自知年事已老,跟不上這樣的高強度應對,一開始就說過只是旁觀,不作出任何的決策干涉,全權委託由“指揮中心”的值守人員進行決策。

現在在“指揮中心”裡值守的“決策團隊”成員,就秦克等四人。

寧青筠、老陶、愛德華·威滕幾乎毫不猶豫就點頭了:“我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