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學所估計的“五十年後建成示範堆”,已是很樂觀的時間了。

這裡解釋一下,所謂的“示範堆”,就是指用於演示聚交能發電的聚變反應堆原型,可以為將來建造商用聚變堆奠定科學理論和工程實踐基礎,是實現聚變能商業化應用前的最後一步。可以說,建成示範堆,就基本上具備商業化推廣的可能了。

“五十年?”秦克微微一笑:“用不了這麼久。”

楊承科一下子就站了起來,難掩希冀道:“秦克啊,你別賣關子了,你是不是也有偷偷研究可控核聚變這個方向?這個世界論起對元素本質與本源的理解,應該沒人能超過你了吧?畢竟連放射性元素無害化這麼難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區區氘和氚兩種元素的聚變反應應該不成問題吧?”

秦克啞然失笑:“楊伯伯,你也算是這方面的行家,就別偷換概念來套我的話了。氘和氚的聚變反應雖然很簡單,中學生都能寫出反應式來(輕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的反應式為:H2 + H3→ He4 + n或 D+T→He+n,確實很簡單),但真正難的是如何解決極端高溫的維持、聚變反應的穩定性、中子輻射損壞載體等難關。”

楊承科聞言正有點小失望,卻聽秦克繼續道:“我並沒有深入研究過可控核聚變,也沒這樣的時間精力,不過大概思路是有的。若是給我充足的時間、經費與技術資源……”

他豎起了三根手指:“三年,只需要三年的時間,我就能將示範堆建出來!”

三年!

在場的楊承科、陳繼學、寧青筠都被震住了。哪怕是寧青筠,也沒聽秦克提起過可控核聚變的思路。但秦克的性格她很清楚,雖然有點小囂張,但從不吹牛,他說三年能建成示範堆,那就有九成九以上的把握能做到,甚至可能不需要三年!

楊承科與陳繼學霍然站起,瞪大眼睛同時急聲道:“三年時間?三年時間你真能建成示範堆?”

“應該可以。”秦克攤攤手:“不過這三四年我沒時間,現在‘星球防護罩’計劃才是最要緊的。而且這時候研究出了可控核聚變並不是什麼好事。”

楊、陳兩個都是久閱世事之人,一聽便明白了。

之前夏國拿出了“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的小型化應用”等技術,開啟了技術共享的先河,被視為是極大的誠意,畢竟這可是領先於時代二十年的高新技術!這也是各國紛紛願意拿出看家本領來共享互換、推進“星球防護罩”計劃的原因。

可一旦各國發現,原本夏國還有可控核聚變的成熟技術這樣大撒手鐧,那麼拿出來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的小型化應用”頓時價值大跌,說不定會動搖當前的技術分享互換格局形勢。

像是一個人只有10000元,但親戚做大手術缺錢,他一下子就借了8000元,親戚肯定會感激至極,周圍人也認為他人品極佳,是個值得交往的重情之人。可如果事後發現,這人是個隱藏著的千萬富翁,那這份感激與好評肯定會大打折扣,說不定還會有人嘀咕,都這麼有錢了,居然還用“借”而不是直接“給”,太小氣了——這就是人性,小到個體,大到國家,莫不如此。

不管如何,聽秦克說得如此有信心,想到他創造的無數奇蹟,楊承科與陳繼學都大覺欣喜,心底裡對於分享“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的小型化應用”技術的一絲心疼也隨之煙消雲散。

幾人就這方面問題聊了很久,秦克又列出了一系列他認為“很快就會落伍”的技術清單及在未來夏國極需要的技術清單,讓楊伯伯想法子與其他擁有這些技術的國家進行共享交換。

這才是秦克在楊伯伯面前丟擲“可控核聚變”的原因——讓夏國再豪氣點分享些很快就被秦克變成落後的“先進技術”,換回更多急需的先進技術。無論是為了將來的可控核聚變,還是SS級黑科技知識裡的超高速宇宙飛船,都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體系與高精尖技術體系。

這些技術若是全部都要靠秦克一個人來推動和帶隊研發,效率太低,趁著這樣“星球防護罩”專案的機會與平臺,提前拿到欠缺的技術體系,能為秦克將來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使夏國在將來更大邁步地在科技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秦克作為夏國人,除了想拯救世界,也希望、盼望著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民眾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有自信。

……

一週後,匯聚了全世界最優秀的12000多名科學家智慧結晶的“星球防護罩”專案的詳細方案正式出爐,隨之出爐的還有為期三年三個月的實施計劃,包括在18個月內建成第一座發射基塔。

原本“世界萬人科學家大會”為了交流討論而建立起來的170多個小組,也沒打散掉,而是各自轉化為了具體的“關鍵技術攻關小組”和“技術實施小組”。

“星球防護罩”計劃,正式邁入到了實施階段。

而距離預測會導致星球走向滅亡的大災難——“超巨型太陽風暴”到來,也只剩下三年半左右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