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最完美的數學!升級的地震預測模型!(第1/3頁)
章節報錯
陶折軒還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秦克進入到“靈感增幅”狀態,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他不敢打擾秦克,便小聲問寧青筠:“小寧,你是指秦克大概找到思路與靈感了?”
他下意識地看看時間,距離三人看到這些資料才過去了四個小時不到,他現在才剛剛大致看懂了這個數學模型,部分有關NS方程與迴歸演算法的深度運用還需要再花點時間來琢磨,更別說判斷這個數學模型哪裡有缺陷、是否有缺陷了。
那邊的寧青筠進度應該比他還要慢些。
但這時寧青筠就說秦克已找到了問題所在,甚至已有了解決的思路?
老陶:“……”
雖然知道秦克是公認的數學之神,近兩年的相處也見慣了他的“超神表現”,但這回在同一起點、在同一問題處理上的巨大差距,還是讓老陶有點受到打擊。
老陶又看向奮筆疾書的秦克,小聲問:“他這樣子的狀態會持續多久?”
寧青筠搖頭,目光卻依然看著秦克,裡面透著掩不住的崇拜與愛意:“不確定,最長一次是差不多十天,最短的大概二三十分鐘。”
老陶放下資料,嘆道:“要不,我們喝喝茶等他的答案?與這樣的數學之神同一個時代,真是壓力山大……”不過說罷他又重新拿起了資料:“算了,哪怕無法與神比肩,也想多縮短與神之間的差距,哪怕是隻是一點點。”
寧青筠抿著嘴兒微笑,深深地凝視了秦克一會,也低頭重新認真地看起了資料。
正如老陶所說,不管秦克多厲害,自己想要一直當他的第二名,想陪在他的身邊,就不能像凡夫俗子那樣放棄自己的努力、一味地依賴秦克。
不管與他的距離有多遙遠,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總會與他再靠近一點點,這樣說不定就能幫他更多的忙、替他分擔一些壓力了。
……
秦克的辦公桌上有厚厚的空白稿紙,方便他有靈感時隨手記錄下來。
現在,他就在這些空白稿紙上,刷刷刷地將自己爆發的靈感不斷地寫下來。
歐洲氣象中心地震科研團隊的數學模型整體是正確的,而且已幾乎將目前所有理論涉及到的影響因子都綜合考慮了進去,並根據歷史資料賦予了不同的權重,可惜這個數學模型只是描述了表象,沒能有看到更實質的本源。
但這也不能怪他們,這個資料模型是歐洲的數學家們根據地震學家、物理學家研究出來的成果建立的,數學家不太懂物理,物理學家地震學家不太擅長數學建模,這使得他們很難真正從那些龐雜的資料中,尋找到隱藏著的真理。
秦克不一樣,他既是數學家,也是物理學家,而且全都是神級的水平。
所以他在經過反覆的思考後,成功地在歐洲氣象中心地震科研團隊研究出來的“表象”基礎上,尋找到了更深處的能量變動本源因子。
在系統“靈感增幅”的狀態下,秦克所有的腦細胞都歡快地活躍起來,思維的電火花迸射,發出璀璨的智慧光芒……他刷刷刷地寫了近兩百頁的稿紙,期間還在LV5的微光協助下,對歷史資料進行多次核對與校驗。
秦克整個白天都專注于思考,忘記了自己到底有沒有吃飯喝水——也可能是寧青筠喂他吃了但他沒印象——最終,在天邊的最後一絲夕陽餘暉消失之時,秦克用有力的筆觸,寫下了一系列極為複雜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
“E=▽·μ((▽u)+(▽μ)^T)+▽·(μ▽u)+ρdt/dv(∮Vσ+∮Vx +Ψ*S(4δ,nδ∪tSδ……”
“E+▽(uu=CvρT-p+ρF+μΔv+1/2ρ(μ^2+ν^2+ω^2)+▽·[(veff)(▽u+▽u^T)]……”
這些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綜合考慮了哈密頓運算元、拉普拉斯運算元、質量動理能量通量,還對剪應力和法嚮應力、非牛頓流體的多種情況進行了融合,是對NS方程的一系列擴充與補完,使之更適合用於描述地表下的能量流體。
如果說之前歐洲氣象中心的地震科研團隊已在某種程度上運用了NS方程,稍稍提高了預測的準確率,現在秦克的這些NS方程變種形式,才是真正適合對地震能量波動進行精確描述的演算法核心。
“成了……這樣才完美,這樣才好看!”
秦克看著自己寫出來的幾十行復雜算式,心裡滿滿都是喜悅,這是推開真理的大門,看到真理後由衷的喜悅!
在歐洲氣象中心地震科研團隊幾個月的集體智慧基礎上,秦克終於撥開重重迷霧,補完了最後的一塊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