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他與寧青筠手拉著手,朝著攝像頭這邊微笑揮手告別。

女記者還有些懵圈,這就結束了?

秦克又對她道:“謝謝,我們還有工作,先走了,再見。”說罷拉著寧青筠離開,女記者沒敢攔阻,只得趕緊鞠躬道:“謝謝秦院士寧院士,讓您兩位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接受採訪,真是太感謝了!”

秦克擺擺手,便與寧青筠離開了,由工作助理陳雅過來與女記者對接後續的事宜。

……

這次的採訪影片在當天的傍晚便出現在CC1臺晚間新聞的黃金時段,不知道是不是上頭髮了話,鏡頭幾乎一秒鐘都沒剪,秦克寧青筠怎麼說便怎麼播了出來。

由於事先有預告將出現秦克寧青筠十分鐘的採訪影片,使得這晚的CC1臺收視率極為驚人,甚至超過了春晚,讓人不得不驚歎這兩位年輕院士在民眾之中的影響力與聲望。

而這次的採訪影片也收穫了無數的點贊,秦克與寧青筠一如往昔的簡單打扮,輕鬆神色,以及充滿親和力、有朝氣又有自信的話語,給民眾們帶來了不少歡樂的笑聲,也給了民眾很大的鼓舞力量,網路上那些負面灰暗的有關世界末日的謠言幾乎絕跡,但凡有危言聳聽以吸引流量者,基本上都被熱心的網友們舉報了,而網路上對兩人的過度關注,也終於有如潮水般退卻,使得兩人的正常工作生活不再受到什麼影響。

所有事情暫告一段落,秦克才輕鬆下來,喜滋滋地盤點自己近來的“收益”。

他的“收益”當然是不拿了多少獎項多少獎金,而是系統給予的一系列獎勵。

此前他構建了全新的“WQTNQ理論體系”、並實現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精準控制,雖然論文還沒過審,但已透過實驗進行了驗證,系統還是直接宣佈他的“請解決放射性元素的安全問題吧”任務完成,並給他獎勵了20000點的物理學術積分和S級知識《可控核聚變的奧秘》。

20000點的物理學術積分,使得他的物理學術積分直接躍升到了52133點。

S級知識《可控核聚變的奧秘》更是使得這門註定會對人類能源供應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的新技術在秦克眼裡再無秘密可言。

不過秦克估計,如果他真要將之化為實踐,哪怕在人手經費充足的前提下,並且他親自全程帶隊研究,也得花三到五年時間才能建出示範堆,畢竟想實現對核聚變速度和規模的精準控制,很多技術細節不是現在就能解決的,有了設計圖也得逐步攻克材料、精控等各個技術難點——比如可以耐受1億度以上的包層材料,高精準的鐳射粒子束控制技術等等。

這也是秦克在答記者問時說明不會在幾年內專注於這個方向的原因。在面對世界大崩壞的危機面前,他可沒幾年的時間可以揮霍在這個“救世非必要技術”上。

不提這些雜事,隨著10月4日下午,瑞典皇家科學家公佈獲獎名單,秦克拿到了第二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系統的“成績使我進步”便接連頒發了三項獎勵。

第一項是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10000點物理學術積分。

第二項是因為“成為二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追平世界紀錄”的額外成就獎勵,物理學術積分直接便增加了20000點。

第三項獎勵則是因為“三次獲得諾貝爾獎,創造了諾貝爾獲獎史的新紀錄”,這回同樣大方,物理學術積分再次增加20000點!

也就是說,秦克這次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整整增加了50000點的物理學術積分!

原本他的這次加上50000點新的積分,頓時突破了升級的閾值!

秦克還能清晰地記起當時那悅耳的系統提示音:

“叮!您的學術積分(物理)已積累到100000,滿足升級條件!”

“您的物理等級提升為:‘物理之神級’!”

物理等級緊隨數學等級,突破到“神”的級別!

“叮!宿主的物理等級已提升到人類所能達到的極限,並且在的物理思維能力、直覺、理解能力等方面超越了歷史上所有的物理家!您的物理等級資訊已更新。”

“物理等級:‘物理之神級’,下一等級:???,升級進度:???”

“叮!您將獲得古往今來,這個世界所有記載著的物理知識!”

“經檢測,宿主的腦域已在上次得到了超越人類極限的特殊強化,可以容納上述所有知識量!但因為知識量過於龐大,您需要三天三夜的睡眠時間來消化吸收上述知識,請宿主在準備好後,默唸‘吸收神級物理知識’,進行知識的消化吸收!”

秦克對此非常滿意,較之上次突破到數學之神級別時,需要強化腦域,還直接不給選擇的餘地,倒數十秒便自動執行讓他失去意識,這次算是非常人性化了。

而且自從突破到物理之神的級別後,秦克覺得自己在物理方面的思維、靈感確實又有了升躍,足以媲美數學了。

尤其是大腦前所未有的清晰,看一切事物幾乎都能產生物理及數學的靈感,想從中總結出規律並推匯出什麼定理公式就算吃飯喝水般容易。

這就是“物理之神”與“數學之神”的雙重BUFF疊加效果啊……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