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星辰永在,夏國永昌!(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楊伯伯答應得爽快,秦克有些不好意思:
“楊伯伯你這麼說,我就不客氣了。其實這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算容易。我知道國內已有一家大廠能設計和製造7nm、適用於AI與大資料分析的CPU和GPU,我想讓這家大廠用‘碳晶複合奈米材料’,替我製作一批7nm新世代晶片,CUP和GPU各五千片。”
楊承科馬上就想到了夏芯國際,當下點頭道:“沒問題,小意思。”
秦克又道:“不只是晶片,我還需要您再請國內的伺服器廠商,比如花瓣公司,替我用這些新世代晶片設計和組裝成AI與大資料專用的五千臺伺服器,我打算用來進行極端異常氣候的資料分析。我估計全部費用加起來會超過30億元了,所有的費用都可以由青檸科技來出,楊伯伯幫忙穿針引線就行了。”
秦克說得很財大氣粗,也底氣十足。
最近兩年青檸科技的業務發展迅猛,雖然各種研究花錢如流水,但賺錢的速度更快,今年年初時青檸科技光是固定資產加上流動資產就超過80億了,這還是捐了一半淨利潤給青檸助學基金會、沒有計算無形資產的結果。
到了最近兩個月更是誇張,因為青檸作業系統從今年5月起正式向著歐洲市場和第三世界的國家裡大肆宣傳擴張,憑著良好的易用性與相容性、智慧性,青檸作業系統的擴張速度非常快,短短半年左右便已佔據超過三成的國外市場,殺得WINDOWS和安卓、IOS節節敗退。
龐大的商業授權數量以及分紅,給青檸科技帶來了龐大的現金流,此外加上新型種子、磁流體發電、“青檸高空極端異常氣流預警及航班規避路線系統v1.5版(國內版)”、“青檸寶兒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等各類專利授權和版稅的收入,青檸科技月收入輕鬆超過了35億。
目前青檸科技光是手裡的現金、理財產品等流動資產,就達到300億元,而且等“青檸科技新能源及水資源淡化淨化一體化技術方案”、“青檸超導二號材料”專利授權賣出後,從300億元突破到1000億美元也只是時間問題——你沒看錯,前面的300億的貨幣幣種是“元”,而後面這個1000億的貨幣幣種是“美元”。
所以對於秦克來說,區區30億的新晶片、伺服器研發和採購費用,簡直就是毛毛雨,大手一揮便花出去了,都不帶眨眼的。
楊伯伯卻堅決道:“不行,這筆錢必須由國家撥付經費來支付,你們這個極端異常氣候成因分析與趨勢推演的研究是為了緩解夏國的氣候災害壓力,不是商業用途,不能由青檸科技來承擔,於情於理都不合適。這樣,你將具體的需求寫出來,發給我的秘書小魯,他會以最快的速度安排落實好。”
“行。謝謝楊伯伯。”聽得出楊伯伯語氣極為堅決,秦克也就收下這份好意了。
“哎,謝我幹嘛,國家才要謝謝你。如果不透過這樣的方式彌補你和小寧一二,國家都不知道怎麼獎勵你對‘碳晶複合奈米材料’、對EDA、對晶片技術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了,你倆準備一下,遲點上頭可能又會邀請你倆作客,對你倆進行慰問,並諮詢有關氣候異變的事。另外兩個月後,也就是明年1月的月初,你和小寧最好騰出時間來參加一下國家科技大獎頒獎大會。”
秦克一一應下,又好奇問:“我和青筠去參加國家科技大獎頒獎大會?”
楊伯伯笑道:“到時你們就知道了。”
秦克心中一動,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和寧青筠都拿到了,這次出席會議總不會只當前排嘉賓吧?
難道是……最高科學技術獎?
見秦克結束了通話,寧青筠若有所思地問道:“秦小克,你在做著三年後這樣的氣候異變會繼續惡化下去的準備嗎?”
兩人投入較多精力的就是氣候異變的分析,寧青筠自然很清楚接下來三年左右的氣候變化趨勢推演結果,而且對於三年後更遙遠的未來,她心裡並不樂觀。
秦克自然不瞞著寧青筠:“算是吧,目前就流體力學實驗室分析推演的最新結果來看,太陽黑子的異常活動對我們所在星球的磁場影響較大,地日距離的變化也不太正常……這樣的情況在三五年來沒看到改善的跡象。”
現在清木大學流體力學實驗室幾乎都成為了專門研究極端氣候的實驗室,八百多人的龐大團隊,除了不到五十人在跟進承接自國家的個別科研任務外,其餘人員全都圍繞著這個極端氣候課題進行研究,研究的進展也快得多。
就近兩年來對於夏國和歐洲極端氣候資料的初步分析結果來看,全球出現極端異常氣候現象的頻率越來越高、程度越來越嚴重,其原因有數十種,非常複雜,而且有些原因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比如大氣環流的異常會導致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而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加劇了區域性的氣候異常,又反過來影響到大氣環流。
又比如太陽黑子,在太陽北半球黑子數增加最顯著的時期,太陽北極會出現磁場南北極反轉的磁極顛倒現象,使得藍星的南北極磁場也幾乎同步出現了混亂的跡象。
而且除了目前已找到的數十個成因外,還不能確定是否存在其他隱藏著、尚未被科學界發現的因素。
科研從沒有現成答案,只能從海量資料裡進行歸納整理分析,並以此來不斷地完善著目前的全球氣候理論、太陽與藍星之間的關係學說——為此秦克才必須要有更強大的算力,也必須讓歐洲氣象中心加入進來,投入人力與超算資源,進行共同的資料分析。
雖然至今未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哪一種因素或者哪些因素是主因,但太陽活動、地日距離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秦克目前就安排不少人手在驗證上世紀著名的氣候學家米蘭柯維奇提出的“米蘭科維奇假說”,即第四紀冰期成因的天文假說,尋找假說背後的根源及是否成立的證據。
此時見寧青筠一臉的凝重,秦克笑著揉揉她的小臉:“好了,別繃著臉,沒事的,我們要做的研究,不就是找出氣候異變的成因,並制止這種異變繼續惡化下去嗎?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我們的孩子,迎來一個糟糕的未來!”
他在心裡補充了一句:這也是我作為“學神拯救世界系統”的主人,所應該肩負的責任,與必須做到的事!
不過現在最先要做的,還是回覆一下蔡銘志的郵件吧。
……
夜深了,清北積體電路與晶片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晶片材料團隊”辦公室裡依然燈火通明。
雖然“碳晶複合奈米材料”算是研究出來了,可“Q先生”沒點頭,誰也不敢怠慢,而且實驗結束、寫完了實驗報告後,還有大量的資料整理工作、經驗總結工作,以及實驗環境保潔工作等等,除了個別人實在因為有要事提前下班外,其餘人都在忙碌著。
“晶片材料團隊”副總工程師蔡銘志也留在辦公室,他一邊整理資料,一邊有些忐忑地不時重新整理著郵箱。
Q先生從未露過面,甚至極少出現在專用的聊天軟體裡,平時只會與團隊這邊保持著郵件往來。
但就這樣一個神秘莫測、無人知曉其真實身份的存在,卻是整個團隊的主心骨、精神信仰。
蔡銘志清楚得很,是Q先生指明瞭晶片材料的研究方向,也是Q先生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因為高階裝置不足帶來的讓人絕望的難題,更是Q先生不斷完善著石墨烯的超導理論!
可以說,團隊可以缺少任何一個人,但絕不能缺少了Q先生,不然根本不可能有“碳晶複合奈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