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像要印證陶教授的猜測,愛德華·威滕在《自然·物理》總編馬蒂亞斯·希金斯的陪同下走了進來,坐到了第一排的預備發言席裡。

威滕教授的出現,引起了在場絕大多數物理學家、數學家的關注。

作為拿了菲爾茲獎的最著名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可謂是橫跨了物理與數學兩大學界的豐碑式人物。

除了同時拿到菲爾茲獎與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秦克與寧青筠外,世上大概沒有第三個人能同時在數學與物理上取得超越愛德華·威滕的學術成果了。

當然,愛德華·威滕此時出現在這裡,並不是來當評審專家,因為他還有個重要的身份——在這篇題為《以全新型量子規範場論統一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弦理論框架》的論文裡,他與秦克、寧青筠是並列的第一作者。

他的出現,意味著這次彙集了150名全球物理與數學頂級專家們的研討大會即將迎來最後的環節,現場答辯環節。

《自然·物理》總編馬蒂亞斯·希金斯老先生走上了講臺,迎著全場的目光,朗聲道:“首先,感謝諸位撥冗參與本次的‘強弱電三力統一及弦理論的驗證’專題研討會議。在過去長達一個月的研討過程中,我們對題為《以全新型量子規範場論統一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弦理論框架》的論文進行了幾乎是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現在,漫長的研討即將迎來終點。我們有幸邀請到這篇偉大論文的核心作者之一、愛德華·威滕教授來到了現場,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威滕教授的到來!”

臺下立刻響起了雷鳴般的熱烈掌聲。

“威滕教授將會進行為期一個小時的答疑環節,解答諸位的疑問!”

又是嘩啦啦潮水般的掌聲響起,這回明顯更加灼熱。

這篇論文從理論到資料分析,涉及到物理與數學的許多高深領域,尤其是數學方面,運用到了多達五十餘種獨創的數學處理方法,光是‘AQN擬合優度檢驗方法’就讓無數物理學家直呼看不懂——這篇論文與其說是物理論文,不如說是數學論文更合適,因為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基於數學的運算及推導,難度之高連頂尖的數學家們都看得頭皮發麻。

此時論文的核心作者之一到場進行現場解答,簡直再好不過了。

愛德華·威滕在掌聲中來到了臺上,他接過司儀遞來的無線話筒,朝眾人微微鞠躬,臉露微笑道:“本來最適合站在這裡的,應該是我那兩位最佳夥伴,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但他倆近來一直處於‘閉關’狀態,哦,就是閉門不出做研究的意思,也不方便出國,便由來我作為代表,參與這個答疑的環節。”

希金斯老先生顯然是調節氣氛的專家,他笑著問道:“不知道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在進行什麼研究?是數學還是物理方面的?聽說也有邀請您一起參與?”

愛德華·威滕點頭道:“是的,我確實很樂意參與這項研究,不過我還在休假中,下個月才會到夏國加入他們的研究中。這個新課題是有關放射性元素的,是基於這篇論文的研究成果,應用弦理論來控制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隨機事件’,進而解決核汙水的問題。”

全場再次一片譁然!

核汙水事件眾人都心裡有數,這到底會不會危害這顆星球海洋生物乃至人類自身的健康問題,各人也各有看法,但控制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隨機事件”啊,絕對是吸引眼球的最大科研專案!

放射性元素的安全問題一直為科學界所關注,目前主流的核電站還是以核裂變為主,而核裂變的副作用是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這些放射性元素如何處理也是個讓人頭疼、花費無數金錢的大難題。

一旦能解決這個問題,將會極大地推動核電站的應用,為世界能源供應開啟新的格局——畢竟在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之前,基於核裂變的核電站依然是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且也會為醫學醫療、高能物理、超導材料研究等領域帶來嶄新的可能性!

可惜科學界雖然知道放射性元素的安全問題關鍵就是“半衰期”這個機率事件,但從沒有人能研究清楚影響這個機率事件的“主因”。

不過這次不一樣了,著手進行這項研究的秦克和寧青筠,這對小夫妻要研究什麼幾乎就從沒失敗過,再加上愛德華·威滕——說不定還會加上邱老先生,那簡直就是無敵組合!

要說幾年後秦克團隊忽然公佈已解決放射性元素“衰變隨機事件”的控制機理,眾人絕不會太驚訝。

眾人面面相覷,再看手裡的論文,忽然有點被打擊到了。

自己這些人還在絞盡腦汁論證這篇論文的正確性,人家已基於這篇論文開展了新的課題研究,顯然是對於這篇論文的正確性有著絕對的自信——而自己確實也沒能挑出什麼毛病來。哎,太打擊人了。

可能是受到這個訊息的影響,最終在答疑環節裡的提問並沒有預料中的激烈爭辯,愛德華·威滕憑著深厚的數學與物理功底,以及對這篇論文的深刻理解,基本上將所有的疑問都給出了清晰明確的答案。

最後舉手的是一位六十歲出頭的物理教授,他問道:“威滕教授,你能說說本篇論文裡五位作者的分工嗎?”

愛德華·威滕想了想,才答道:“我只能說,缺少了任意一人,這篇論文的發表時間,都會延後很久,尤其是秦克院士,如果沒有他,這篇論文大概永遠都無法誕生,裡面最關鍵的‘量子規範場論超對稱矛盾的悖論問題’,就是秦克獨自解決的,也就是論文第112頁至115頁部分。”

說到這裡,他笑了起來:“其實這個難題我們五人先前已討論了近一個月,都沒能解決,後來我已不得不外出旅遊散心,放空思維,以求新的靈感,結果就是這期間,秦克院士獨自解決了這個大難題,他開玩笑說是兩個小寶寶的平安出生給了他最大的精神動力,但我更認為,這是他數學方面的天賦與靈感的最佳見證,他是我見過最天才的數學家,我認為在數學天賦與靈感方面,他已超越了有史以來的所有數學家!”

這個評價實在算是非常非常高了,要知道愛德華·威滕本身就被世人稱之為“數學靈感超凡的物理學家”,能得到他如此毫無保留的推崇,秦克這個未到場的並列第一作者,再次引起了滿場的驚歎。

最終,一個小時的答疑環節結束後,總編馬蒂亞斯·希金斯老先生宣佈進行舉手投票表決:

“感謝威滕教授的答疑,另外的作者們雖然很遺憾未能到場,但威滕教授的回答足以讓我們看到這些共同作者對於本篇論文作出的巨大貢獻,以及論文當中閃耀著的智慧之光。好了,整個國際物理界等著我們的結論已得等得很久了,而CERN也一直等著我們的最終結論,以確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我們該為這漫長而艱辛的評審過程劃上個句號了。認同這篇論文的價值並認為它是正確的,請舉手。”

超過一百四十隻手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