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清木大學的高牆擋不下國內的物理學界與數學界發出的請求召開報告會的呼聲,連陳繼學伯伯都打了電話來,建議秦克二人在IMU的評審會上作一場專題解讀報告。

秦克從善如流,與IMU那邊聯絡後過,最終確定了4月15日當天早上進行有關“楊米爾斯方程質量間隙問題”的專題報告會,下午則進行全球數學專家評審會議。

報告會與評審會都將繼續在清木大學的大禮堂舉辦,同步向全世界的電視臺、網路平臺直播。

這訊息一公佈,再次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清木大學幾乎被各種申請報告會現場門票的電話淹沒,同時也使得清木大學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再次顯著提升,讓隔壁的燕大相形失色。

有人替燕大抱不平:“燕大不是輸在了清木手裡,而是輸在那兩位最年輕的院士手裡。”

對此燕大的回應很有風度:“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撐起的不只是清木大學,更是撐起了我們整個夏國的數學界與科研界,他們是我們夏國所有高校共同的寶藏,是我們國家科研界不可或缺的重要柱石,我們燕大同樣以他們為榮!PS:他們也是我們學校的特聘教授。”

燕大的這番話倒是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共鳴與點評,一時間讓燕大的形象又有了極大的提升。

與此同時,向來飽受詬病的“清木、燕大為外國培養優秀大學生”說法,也悄然出現了新的變化——越來越多出國留學的學生在學業結束後重新回到了祖國,其中超過半數到了清木大學,尤其是數學與物理方面的博士畢業生,第一選擇就是回到清木大學應聘教學崗位或者研究崗位。

面對媒體們的採訪,他們如是說:“我們看到了夏國科研界與學術界不一樣的未來,看到了新的希望,我們願意與秦院士、寧院士一起,為祖國的學術界科研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而奮鬥!”

青年人確實需要榜樣的力量,秦克和寧青筠則是國家豎起的一面旗幟,這面旗幟也確實影響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而這些受到影響的優秀年輕學者們,自然而然就成為了秦克二人的追隨者,他們熱衷於研究兩人的論文、學術成果,以及所有公開的發言、事蹟,並將之命名為“秦學”“寧學”,在夏國的留學生群體中蔚然成風。

而這種現象也被西方媒體所發現,並驚呼道:“夏國學術界與科研界正重新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西方人眼裡,夏國一年應屆畢業生超過千萬,哪怕只有10%會成為優秀的科研人員或者學者,也是足以改變世界科研格局的龐大力量,更別說越來越多的出國留學生在秦克寧青筠的影響下,在學成畢業後選擇迴歸夏國,為夏國的未來添磚加瓦,這使得許多西方有識之士都在感嘆:

“不出十年,夏國的科研界與學術界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站到國際頂多舞臺上優秀科學家、學者!”

這些西方媒體的發言、評論又被轉發回國內,引起了更大的熱議。

……

清木大學確實是盡了全力將外界的風風雨雨擋在外面,讓秦克和寧青筠能過上相對平靜的生活。

不過伴隨著優秀青年學者的迴歸,秦克與寧青筠每天晚上在花園別墅的“茶話會”,也多了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青年學者,使得每天晚上茶話室都有四五十人的規模——這還是眾人悄然立下規矩,除了幾位固定的教授、院士外,其餘人按排隊先後輪流參與茶話會。

這些雜事秦克知道也沒細究,由著學生們自發組織、維持秩序。

說到秦克小兩口目前與威滕教授共同進行的粒子物理課題,其實並沒有太專門的科研攻關時間,更多是在閒聊中交流、相互激發對方的靈感。

三人選擇的第一個方向,就是最可能在幾個月內看到成果的——強相互作用力與電磁力的理論統一。

目前粒子物理界已完成了“弱電統一”,一旦完成“強電統一”,無論是對於最佳化粒子物理模型,還是進一步補完物理大一統的拼圖,都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對於威滕教授而言,這也有助於他從另外的角度來完善自己的M理論,所以對此很是熱衷,煥發出了全新的工作熱情。

寧青筠在粒子物理方面是及不上秦克與威滕教授的,她主要參與的是數學方面,尤其是偏微分方程的討論,很多觀點都能得到威滕教授與邱老先生的好評。

而邱老先生和威滕教授的老朋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學系的凱倫·烏倫貝克教授,也已答應了邀請,將會在三月中旬左右來夏國清木大學進行為期一週的學術訪問,不過她的主要物件定為了寧青筠,打算看看這位被吹上天的夏國最優秀青年女數學家到底有“幾斤幾兩”。

對此寧青筠也頗感興趣、燃起了戰意,打算到時全力以赴,接受挑戰。

為了減輕寧青筠的壓力、也為了避免影響到胎兒的發育,秦克讓寧青筠負責起相對輕鬆的教導研究生的教學工作,而他則承擔起了更多的科研指導工作,這當中包括了以“Q先生”的身份指導“晶片材料課題組”進行的晶片材料開發,以及指導量子計算實驗室的拓撲超導材料研究、流體力學實驗室的全國極端天氣成因分析和未來推演課題、遠州研究中心的鹹水淡化專案等。

總的來說,秦克和寧青筠的二月,是在輕鬆與緊張中度過的。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可以並肩作戰的同夥,有聰穎認真的學生,還有孕育著的兩個小寶貝,讓他們對當前的工作生活頗為滿意。

直到二月底時,流體力學實驗室以研究員匡松林為首的“厄爾尼諾現象研究”團隊,向秦克報告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事情,打破了這份平靜。

“秦院士,根據我們團隊建立的模型推演,今年厄爾尼諾指數在六月時有31%的機率會達到1.95,這種機率已突破了您先前設定的30%閾值,8月時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機率也上升至29%,我們認為務必引起重視並提前進行應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