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媒體們的嗅覺靈敏得嚇人,這件發生在歐洲氣象中心的事件居然在短短兩天後便登上了歐洲各大主流媒體的報紙。

《夏國諾獎得主秦克院士、寧青筠院士加入歐洲氣象中心不到兩週便發揮出重大作用!》

《諾獎菲獎得主參與開發,歐洲氣象中心研發出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難預警系統,成功避免了幾起空難!》

《不需要再擔心坐飛機遇到極端氣流了!航空安全係數直線上升!》

《各大航空公司開始安裝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難預警系統,來自夏國的科學之光照耀歐洲!》

《歐洲航空局表示:新系統可以完美規避高空危險氣流,飛機依然是世上最安全的交通出行方式!》

最神奇的是《泰晤士報》,它發表了題為《歐洲氣象中心亮出新成果,航空安全進入新時代!》的新聞稿,竟將當時的27分鐘經歷詳細地報告了出來。

當然,故事情節有了極大的美化,所有的事件參與者都以偉大光正的形象登場,比如秦克寧青筠的超神表現,歐洲氣象中心的各人沉著應戰,各大航空公司的高管果斷勇毅敢於作決定等等……

秦克在網上看到這篇新聞時,就強烈懷疑是歐洲氣象中心自己寫的槍稿,因為連沒什麼建樹的氣象中心主任菲格雷多先生都多次被捧為“指揮若定”。

——不管如何,這些新聞都極大地提升了歐洲氣象中心的名望地位,以及包括秦克寧青筠在內的各國科學家在歐洲民眾中的知名度及正面形象,堪稱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當然,事實上有關這次事件還有很多內幕,是新聞媒體沒有報道出來的。

比如根據合約,“歐洲高空極端異常氣流預警及航班規避路線系統v1.0版”軟體系統的原始碼及數學建模的全過程,都全部向歐洲氣象中心公開並共享,但推廣安裝過程比較複雜,經過臨時調集了近千名優秀程式設計師,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緊急程式碼稽核,確定這款軟體系統未發現任何漏洞或者隱藏的後門後,全歐洲的航空公司才正式與歐洲氣象中心簽訂了合同,隨即陸續在各自的航空總部系統中安裝了相應的客戶端。

而且在初期面對“歐洲高空極端異常氣流預警及航班規避路線系統v1.0版”軟體系統服務端發來的警示資訊和規避路線建議,各航空公司都是採用半人工稽核半自動化的方式,直到軟體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驗證後,客戶端的全自動化執行才成為了主流。

歐洲這樣的態度秦克也很理解,畢竟“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想歐洲的航空公司無條件地信任一款由夏國科學家主導研發的軟體系統是不可能的。航空公司們後續能有這樣的決策改變,自然也是因為“歐洲高空極端異常氣流預警及航班規避路線系統v1.0版”軟體系統已全部移交給歐洲氣象中心進行後續的升級和運維,秦克、寧青筠二人已不再介入參與,也不會擁有該軟體系統的任何許可權。

對於秦克來說,這樣的結果早就在意料之中,倒也沒什麼被摘了“果子”的感覺。何況這個軟體系統是在歐洲氣象中心的前期重要成果基礎上才開發出來的,開發期間也離不開整個團隊100多名專家學者教授們的共同努力,再說了,每年歐洲氣象中心獲得的軟體許可授權費,將會按當初的協議,劃分15%到秦克和寧青筠的米國賬戶裡。

哪怕這軟體的研發經費是各大航空公司提供的,使得許可授權費定得很低,但幾乎歐洲所有的航空公司都有進行採購,而且非歐洲氣象中心的成員國、或者未承擔相關科研經費的國家,就得付出比較昂貴的許可授權費了。

所以平均下來,每年的許何授權費加起來也有差不多6000萬歐元,秦克和寧青筠能拿到其中的900萬歐元,換回夏國貨幣就是7000萬元左右,而且他們後續不需要再跟進任何運維與最佳化工作。

除了這些收益,最重要的是他倆拿到了“歐洲高空極端異常氣流預警及航班規避路線系統v1.0版”軟體系統的完全授權,可以在夏國裡使用或者進行任何的修改,且不用向歐洲氣象中心報告、支付任何費用。

此外,整個研究團隊的成員都拿到了一筆豐厚的獎勵金。

秦克和寧青筠原本說好了只和普通研究員一樣拿50萬歐元的獎金,但一眾航空公司的高管對他倆特別感激,也想著拉近彼此的距離以便日後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乾脆大手一揮,再額外給予了兩人500萬歐元的獎勵金。

也就是說,秦克和寧青筠透過前後十天的科研工作,就拿到了570萬歐元(其中20萬歐元為當月固定月薪)的報酬,這還沒算接下來每年約900萬歐元的許可授權費分紅。

頂級科學家賺錢就是這樣容易。

分紅要明年年底才到賬,但這570萬歐元的獎勵金已全部轉入到兩人的米國賬戶裡。

兩人這才想起米國的銀行賬號一直放著沒管,透過此前編寫的交易模型一直自動進行著美股的買賣操作,因為金額才區區一千多萬美元,兩人都沒怎麼在意,一年來也難得開啟美股賬號來看看。

這時開啟美股軟體一看,頓時被裡面的金額嚇了一大跳。

之前兩人投入其中的本金,主要是兩次科學突破獎的600萬美元,以及拿到菲獎、克拉福德獎、沃爾夫獎、以及諾貝爾獎等國際大獎的獎金,加起來1000萬美元都不到,但此時看到的金額,已增長到1.2億美元!

這還沒算上剛剛到賬的570萬歐元(約627萬美元)!

兩人又驚又喜,細看之下,原來是因為近大半年來美股的科技股開始大爆發,納指在短短半年內就上漲了超過40%,而秦克和寧青筠此前的交易模型是按照趨勢投資的思路編寫的,還加了期權槓桿,在這樣的單邊上漲行情中發揮出了極驚人的效果,使得美股賬號裡的總金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每次秦克二人拿到國際大獎,獎金都投入其中,又進一步加速了滾雪球的速度,才最終達到了驚人的1.2億美元總金額!

也就是說,現在秦克和寧青筠的美股賬號裡,有接近8.6億元(兌換回的夏國貨幣金額)!

哪怕兩人創立的青檸科技總市值已超過90億元,而且營利持續增長,錢在兩人眼裡只不過是一串符號,但看到賬號裡那一連串的零,依然讓兩人吃驚不已——這割美股的韭菜也太容易了吧?

看著目前美股繼續向上的趨勢,兩人暫時都沒再最佳化調整自動化交易模型,只是減了一半倉位,騰出了6000萬美元的資金。

這麼大筆外匯如果想在國內兌換也不容易,他們當然會選擇繼續留在米國的銀行卡賬號裡,只是指示青檸科技的CEO周樹濤,在米國成立一個小小的辦事處,爭取收購一間海水淡水淨化的小實驗室,並以那個小實驗室為名義,看能不能採購到部分在國內無法採訪到的高階實驗裝置,而這6000萬美元,就作為啟動資金。

上述這些事情都只是秦克和寧青筠茶餘飯後處理的小事,畢竟兩人目前有點忙。

完成了“歐洲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應對”專案後,兩人只是與歐洲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短暫的慶祝,便將心思全放回到解決“國內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應對”的問題上。

楊伯伯的辦事效率很高,在通完電話的第二天,就有國家氣象局的工作人員聯絡流體力學實驗室,並有專人送來了近半年來的相關災害監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