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伯伯嚇了一跳,隨即又驚又喜道:“你是說,目前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預測已能達到85%的準確率了?”

秦克點頭道:“是的,從歷史資料來看能達到85%。說實話,歐洲氣象中心無論是人才、採集資料的裝置,還是對大資料的處理經驗能力,都遠在我們夏國之上,他們前期工作其實很出色了,只是缺乏能將之統理整合起來的管理者罷了。”

秦克說的是心裡話,他和寧青筠有信心能在這麼短時間內解決“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應對”專案裡的重重難關,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歐洲氣象中心原本打下的基礎好。他們已準備好了各種豐富的“食材”與調料、甚至對“食材”都完成了初步加工,卻缺少一個經驗豐富的高明大廚,將之烹飪為美味可口、符合他們需求的“大餐”。

秦克和寧青筠充當的就是這個“經驗豐富的高明大廚”角色,他們不用操心準備“食材”及“食材”處理的問題,甚至只需要對準備的好“食材”進行簡單的二次加工,就能馬上投入到“烹飪”工作中,才取得了如此不可思議的高效進度。

楊伯伯沉吟道:“秦克啊,我再問一個關鍵問題,如果你們這個合作課題有成果了,能不能應用到國內的航空業中?”

“可以。我們原本就想著後續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最佳化後,向您這邊作個彙報。”

“那就太好了!”楊伯伯明顯鬆了口氣,然後用略帶沉重的語氣道:“國內的航班,最近半個月來已有27次遇到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的險情報告,幸而都只是有驚無險,並沒有驚動媒體,但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怕遲早會出空難事故。航空公司已打了技術求援報告上來。”

27次!

秦克也被這個數字嚇了一跳。這個數字固然不及歐洲那邊90多次那麼誇張,但也足夠讓人膽戰心驚。要知道只要任何一次險情變成空難事故,都可能會造成兩三百個家庭的破碎與不幸。

而且與發生在歐洲、事不關己不一樣,這些國內航班遇到危險的情況讓秦克心臟都有些揪緊了。畢竟他爸媽每個月都會坐飛機來京城探望寧青筠,若是因為航班遭遇高空極端異常氣流而遇到什麼意外……

秦克簡直不敢想下去。

他深吸口氣,穩住情緒,鄭重道:“楊伯伯放心,我們會在三天內完成‘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應對’專案,並會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爭取月底前完成夏國的版本,還需要您聯絡各方提供一下夏國目前所有的航空公司及氣象部門記錄到的高空極端異常氣流資料,使我們能最佳化模型和軟體系統。”

“要到月底?”楊伯伯有些不解:“按你們的計劃,解決歐洲的‘高空極端異常氣流災害應對’專案難題也只需要8天左右,在有了成果、只需針對國內的情況進行二次最佳化,也要一週時間?”

“還是那個資料的問題,歐洲給我們的資料是完成了初級處理的,我們二次梳理後就能用,但國內的資料質量……一言難盡,我們得花不少時間在資料梳理上,可能還要找實驗室裡的團隊幫忙。”

秦克有點無奈:“而且夏國與歐洲的經緯度差異較大,氣候環境也不一樣,哪怕有了相關的成果,想開發出符合夏國情況的災害預測與規避路線提醒系統,也需要解決不少困難問題。尤其是國內沒有專門針對異常天氣現象的氣象衛星,高空氣象監測裝置和資料採集裝置在精確度與響應速度上也比歐洲的慢上不少,想同樣達到95%以上的預測準確度,只能花大精力在資料模型和軟體最佳化上了。我建議,後續還是要儘可能地對氣象衛星、監測、資料採集裝置等進行更新換代,爭取達到歐洲的水平。”

楊伯伯光是聽著就能明白工作量有多龐大了,他揉揉額角道:“氣象衛星等升級的事不是一年半載能解決的。只能先麻煩你們了,需要我安排人手來協助你們嗎?小寧身子不方便,可別讓她太勞累了。說來夏國確實也需要組建起一支類似歐洲氣象中心的科研團隊了。”

“我們流體力學實驗室目前進行著‘全國極端異常天氣成因分析及未來推演’課題的團隊已算是國內一流的團隊了,就是人手有點不足,如果楊伯伯能和陳伯伯一起,提升流體力學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名額及經費上限就最好不過了,我有信心將這支團隊打造為不遜色歐洲氣象中心的研究團隊。”

楊伯伯略一沉吟,問道:“如果我沒記錯,目前清木大學流體力學實驗室的在編人員數量是463人,你想擴充到多少人?”

“這裡的辦公室空間差不多能容納800人,楊伯伯您能不能爭取800人的名額經費?”

人數差不多直接翻倍了,換了別的實驗室,哪怕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想一下子增加如此多的編制人員,都絕不可能。

但秦克開了口,那效果自然不一樣。

楊伯伯只是盤算了幾秒鐘,便爽快道:“行,800人就800人,我會和老陳想法子在年底前落實,至於招人和裝置的事,你列個清單給我,楊伯伯替你全解決掉。正好今年砍了大堆浮誇、沒什麼用處的專案,明年這些經費可以全給你,你儘量開口。”

“謝謝楊伯伯。”

“是我和全國所有的航空公司、乘客向你們道謝才對,你們放心,這次的事情於國於民,乃至於世界都有大利,也沒必要隱瞞,事後國家會對你們進行公開表彰的。”

結束了與楊伯伯的通話,秦克的精神也振奮起來。

起碼人手擴充後,明年“全國極端異常天氣成因分析及未來推演”課題的推進就會更快了,也能為將來的“全球極端異常天氣問題應對”團隊先打下個基礎。

回到辦公室,秦克向丁躍峰師兄簡單地說明了情況,但為了避免造成丁師兄不必要的擔心,他隱去了國內航班遇難27次的事。

丁躍峰聽聞能在年底前解決這個問題,不由大喜,再三道謝後離去。

秦克這才將與楊伯伯的對話詳情告訴了寧青筠,然後在桌上日曆的12月30日上畫了個圈,與12月21日上的圈子相互呼應。

秦克對寧青筠笑道:“老婆,接了個新任務,我們要加油了,在接下來這十多天裡再加把勁。遊玩約會的事,就等到新年元旦假期,好不好?”

寧青筠聽聞國內航班遇險的事情後也緊張起來,畢竟身邊不少親朋好友都經常坐國內航班,她捏緊小拳頭:“嗯,我們加油!”

一場沒多少人知曉,卻將真正挽救國內航空業及無數乘客的“科技戰爭”,就在風雪呼嘯的冬末,悄然打響了。

月底求月票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