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700萬美元算是筆很大的金額了,要知道數學突破獎尚未設立,當時數學最頂級的菲爾茲獎,獎金也不過是15000加元,所以700萬的鉅額懸賞頓時在學術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再加上原本這七個數學難題的名氣,使得克雷研究所迅速為數學界乃至普通人所熟知。

現在七大千禧年難題中的龐加萊猜想已被熊國的數學大師格里戈裡·佩雷爾曼所證明,黎曼猜想是第二個被證明的千禧年猜想。

克雷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第二天早上便給秦克打來了越洋電話:

「恭喜你成功證明了黎曼猜想,秦克教授,我們準備邀請你到我們研究所參觀,並參加我們擬在牛津大學舉辦的「黎曼猜想專題報告會」,我們將會在現場給你頒發本年度的「克雷研究獎」,以及100萬美元的懸賞獎金。」

克雷研究獎算不得多厲害的大獎,較之拉馬努金獎、柯爾數論獎要遜色一籌,但因為是純學術性質的獎項,較之洪堡研究獎的地位又高上不少。

雖然沒法子算入系統的「請繼續收穫更多的數學大獎吧」任務要求的五個獎項裡,但拿到這個獎以及懸賞的獎金,對於秦克來說還是很有好處的,畢竟至今為止,他會是第一個拿到千禧年難題獎金的數學家。

——證明了龐加萊猜想

的格里戈裡·佩雷爾曼性格很怪,拒絕去拿獎金,連菲爾茲獎也沒領,反倒跑深山老林繼續研究他自己的數學去了。

秦克問道;「具體是什麼時間?」

「這個可以由您來決定,因為這是專門為您舉辦的學術專題報告會。」

秦克看了看日程表,定了10月中旬。

「好的,具體的邀請函我們會在明天定下場地後透過電子郵件發給您,祝您生活愉快。」

能拿到克雷研究獎無疑錦上添花的好事,但對於秦克來說,無論是克雷研究獎還是一百萬美元的獎金,都不如系統的提示音悅耳動聽。

「叮咚!您已成功證明黎曼猜想,且最後一組最難的表示式是由您獨自完成的,「成績使我進步」系統評定為「成績」為「S+級」,「成績使我進步」功能生效,您的數學積分+10000!」

秦克心頭狂跳,不愧是最難的頂級數論猜想,系統居然獎勵了10000點的學術積分!

要知道自己證明哥德巴赫猜想與冰雹猜想,系統也只是合併任務的獎勵了,一共給了2000點數學積分——當然,那個任務除了學術積分外,還有份更豪華、價值無法估量的大禮,S級知識《揭秘霍奇猜想》。

伴隨著系統的提示音,秦克清晰地看到數學升級進度條刷地向前邁進了一步。

「數學等級:宗師級,下一等級:數學之神級,升級進度:22115/100000。」

距離「數學之神」等級又近了些。

秦克正高興,耳邊又響起了系統的提示音:

「叮!您有新的學神任務!」

「叮咚!學神任務更新「請繼續攻克更多的千禧年數學難題吧」!」

「請繼續攻克更多的千禧年數學難題吧:哥德巴赫猜想只是開胃菜,黎曼猜想更不是終點,人類的數學道路上還有重要的未解難題,請宿主繼續努力,攻克霍奇猜想、納維斯托克斯方程、NP完全問題、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BSD猜想中的任意四個!」

「注意,因為您已獲得S級知識《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探究與詳解》前篇、中篇、後篇及《揭秘霍奇猜想》,您解決這兩個問題可以算入任務中,但無法獲得額外積分獎勵,其餘三個問題,均可獲得10000點數學積分。」

「任務獎勵:S知識《數學理論大一統的全新綱領》!」

「請您努力,邁向人類數學的最巔峰!」

秦克看到這個任務時都有些傻眼了,要自己解決千禧年七大數學難題餘下的任意四個?

好吧,「霍奇猜想」這個代數幾何問題,以及「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問題,因為有系統知識在手,還算有把握,但剩下的三個,哪個不是難度不遜於黎曼猜想的?

「NP完全問題」算是數學+計算機演算法問題,但依靠現代發達的超算乃至人工智慧,都未能解決,只由能數學家的智慧來解決。

「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一樣,都是物理與數學複合的跨學科難題,都與偏微方程的通解有關,但前者是屬於數學+量子力學,後者是數學+流體力學。

「BSD猜想」,即貝赫和斯維納通戴爾猜想,這是個數論領域的問題,再往細裡說,是丟番圖方向的猜想。之前無數數論大師在黎曼猜想上碰壁後都轉向BSD猜想,結果又撞了個頭破血流,難度之高可想而之。

但秦克認真地想了想後,發現似乎也並非完全沒可能解決這些千禧年難題。

他在計算機方面的水平不說世界頂尖,但絕對算是大牛,數學演算法方面就更不用提了,「NP完全問題」

可以嘗試一二。

「楊米爾斯存在性和質量缺口問題」是求非線性偏微方程的通解,目標是以數學框架描述所有粒子背後的物理規律。而量子力學同樣是秦克目前努力的新方向,與得國的科佩特教授合作的課題就是與量子理論有關的。至於非線性偏微方程,在推導了黎曼猜想第五組表示式、證明了哥德後,秦克已算是這方面的頂尖高手了。

數論秦克和寧青筠都非常熟悉和擅長,只是「BSD猜想」所屬的丟番圖細分領域,兩人都沒深入鑽研過,不過有深厚的數論基礎打底,「BSD猜想」也未必就難得上天了。

秦克想了好會兒,終於決定飯還是得一口一口吃,難題得一個一個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