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克與寧青筠的青檸科技以高階裝置和技術入股,持股80%。科技管理部門下屬的國家量子計算產業投資基金,以土地、房屋及原有裝置摺合持股20%。

根據雙方簽訂的協議,國家量子計算產業投資基金不參與管理、不干涉實驗室的任何事務;秦克和寧青筠出任實驗室的正副主任一職,兩人擁有一票否決權以及整個實驗室的全部管理權;實驗室的所有科研成果歸屬權均在兩人手裡,但國家量子計算產業投資基金能享受到20%的稅後淨利潤分紅。

這樣類似“合資”的持股架構,最大的優勢是使得“青檸科技量子計算實驗室”可以名正言順地申請國家的科研經費,享受稅收優惠,且必要時可以申請國家力量進行保護。

如此優厚得讓人眼紅的條件,自然是國家對於秦克和寧青筠的信任和支援,也是對他倆無償捐贈“完美型沙漠紅薯”和“精準滴灌技術”專利和全部研究資料的回報。

“青檸科技量子計算實驗室”的成立靜悄悄的,連同那臺高階裝置的引進,都沒引起多大的關注,這也是秦克的意思,現在一切還沒開始,沒必要傳得沸沸揚揚的,徒增各種採訪的麻煩。

解決了裝置與實驗室採購等硬體條件,剩下就是人才問題了。

秦克和寧青筠留在得國時,將採購裝置的工作交給了周樹濤,他們則將重點放在了人才招攬上。

第一個招攬到的人才,就是科佩特原本的助理哈羅德。

哈羅德·奧德里奇,慕尼黑大學物理系量子力學專業博士後,畢業後就一直跟隨恩師科佩特教授從事凝聚態物理、量子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年已33歲,但因為有點靦腆,不擅長與女生交往,未有女朋友,更未結婚,是典型的大齡單身科研狗。

招攬哈羅德並不算困難,一來他對這個拓撲量子計算的課題付出了很多心血,很不捨得就這樣放棄;二來現在課題組解散,他相當於失業了,而青檸科技給出的待遇非常優厚;三來他原本就對秦克、寧青筠是發自內心的敬服,所以在科佩特的勸說下,這個單身大齡青年給家裡父母打了個電話後,便爽快地同意加入青檸科技,到夏國替秦克和寧青筠打工,繼續進行拓撲量子計算課題的研究工作。

秦克打算將他任命為“青檸科技量子計算實驗室”的實際負責人,給予植物培育實驗室的魏學銘一樣薪酬待遇。

科佩特教授原本研究團隊裡的其餘幾十人,大多數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到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工作生活,不過科佩特的勸說作用很大,最終還是有十九個年輕的科研人員同意加入到夏國團隊中,但與哈羅德簽了五年的合約不一樣,他們只簽了一年的合約,一年後是繼續給青檸科技打工,還是離職返回得國,就到時再議。

秦克對此並沒意見,他有信心在八九個月內完成這個拓撲量子計算的課題,估計到時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會想離開了——對於純粹的科研人員來說,只要工資待遇夠好,又能不斷地取得科研事業上的成就,就是最完美的工作場所。

至於其餘研究人員,他只留下了兩個原量子材料實驗室的技術人員,這兩人水平不錯,性格也踏實肯幹,其餘水平不行或者一看就是混日子的老油條,秦克全都不客氣地遣散了,由於有嚴格按照勞動合同給予了補償,這些研究人員並沒有鬧事,只是遺憾不能留下來,畢竟青檸科技的待遇之高,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

這樣一來,“青檸科技量子計算實驗室”就有二十二個正式的研究人員了,秦克打算再從國內的實驗室、研究所裡挖八個人,最終整個實驗室的編制會是三十五人。

正副主任自然是他和寧青筠,具體的技術負責人是哈羅德,下面有十九個得國引進的科研人才,十個從國內招募的科研人才,額外再配兩名翻譯和一名綜合事務人員,基本上就是完善的實驗室架構了。

如果後續得國技術人員離開,那就再招募國內的人才,最終會以培養本國的技術人員為主。

除了哈羅德隨秦克一起返回夏國外,其餘得國科研人員會在十天內陸續抵達夏國的京城,具體的接機、入職事項、食宿安排等事情就不需要秦克和寧青筠操心了,青檸科技的人事部門和後勤辦公部門自然會辦得妥妥當當。

從國內招人、挖人的事秦克也全交給青檸科技去折騰了,他和寧青筠只管最後一個面試環節。

&nk超低溫強磁場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到港、運輸、安裝、除錯,以及其餘實驗儀器的採購等工作,看起來雜七雜八挺多的,但回到國內後有助理方詠棠全程跟進並每天向秦克、寧青筠彙報進度,實際上兩人不用怎麼費心。

回國後,兩人的生活節奏基本上恢復如常。

由於還在八月下旬的暑假,不用講課,兩人白天到流體力學實驗室“上班”,早上繼續研究ns方程,下午則指導指導各個科研課題組,上上數學建模的培訓課。

晚上和週末他們的主要精力則放到了“拓撲量子計算”的研究上,最優先的就是儘快掌握科佩特教授移交過來的完整課題資料,以及制訂實驗計劃,等“青檸科技量子計算實驗室”裝置人員到位、正式可以運轉時迅速推進相關的研究。

至於另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編寫“計算種子學”教程之事,反倒不用兩人投入太多的時間精力。

寧青筠已經以兩人之前撰寫的兩百多頁手稿為藍本,制訂了詳細的大綱與編寫守則,細節內容則交給了魏學銘帶著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技術人員們來補充完善,兩人定期給這些技術人員講課,指導他們更快更好地掌握計算種子學,並完成教程的編寫。

秦克和寧青筠只需要進行最後的核對以及關鍵細節的編寫就行了,而這些大多數在初版的手稿裡都有,頂多再細化一下,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罷了。

這項教程編寫工作,估計會在十月份時就完成。

還有“完美型沙漠紅薯”的第一次培育和大規模育種,兩人同樣只是定期過問和指導,具體工作則交給魏學銘來負責。

雖然事務繁多,但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開展,秦克與寧青筠甚至還能如往常一樣週末出去約會,享受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與浪漫時光。

時間轉眼間便來到了金秋九月的上旬,清木大學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學,許多穿著綠色軍訓服的青澀面孔出現在校園裡,校園重新恢復了熱鬧。

秦克和寧青筠已結束了學生時代,正式進入到一級教授的角色當中。

許多事情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副校長顧伯鈞帶著學校教務處、辦公室、後勤處的負責人,來到流體力學實驗室,找秦克二人商談落實一些之前承諾過的事宜。

比如兩人的住宿問題——此時他倆都不再是學生身份,再住在原本的學生宿舍顯然不合適了。

原本學校就承諾過會提供校內教工宿舍區帶花園的別墅,這時自然要迅速落實,還有給兩人挑選合適的工作助理、生活助理等,都要他倆自己定下來。

此外還有比較重要的,那就是明年兩人的研究生、博士生招生計劃。畢竟現在網上無數的學生都滿懷期盼地盯著這些名額。

而就在顧伯鈞坐下來與秦克二人聊天時,最新一期的《細胞(cell)》發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