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所有的種子培育研究工作都會迎來徹底的變革!(第2/2頁)
章節報錯
但總不會兩人都同時同名同姓吧?
柯林斯終究沒敢輕易就拒稿,如果真是菲獎大老,不給個具體詳細的拒稿理由可容易出亂子,也容易影響到《細胞》的學術榮譽!
若真犯了這樣的低階錯誤,他這樣的試用期責編百分百分被追責並開除掉!
柯林斯驚出了一身冷汗,再不敢有半分的僥倖偷懶想法了。
不管怎樣,必須要認真看看正文內容了。
作為麻省理工生物系研究生的柯林斯,自問專業水平是過硬的,前面的初級理論部分倒很好理解,dna與rna的理論整合及數學化描述非常有新意,而且條理清晰邏輯自洽,看得柯林斯拍桉叫絕。但到了第十五頁後,開始出現越來越複雜的數學算式和泛函分析理論,柯林斯就開始懵了,翻到第二十五頁後就完全看得頭暈腦脹。
因為到後面,全是如何用數學表示式、方程來表達遺體基因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些關係的相互轉化、相互推導,艱澀難懂,卻讓人不明覺厲。
到這裡他基本上已肯定了,作者肯定就是拿到菲爾茲獎的那兩個最年輕的夏國數學大師秦克、寧青筠,不然絕難找到有如此高超數學水平的同名同姓之人!
他揉揉有些發昏的額頭,硬著頭皮又看了兩頁,終於放棄了。
想看懂這些數學部分,起碼得數學專業的博士生,他這個生物專業的碩士生根本不夠格。
跳過十幾頁的數學部分一直看下去,接下來卻又到了計算機部分,雖然篇幅只有兩頁左右,主要是講解如何運用計算機對數學模型進行程式設計和推演,以得出最終的dna、rna組合排序結構等,並推匯出最佳的雜交培育方案,但相對複雜的術語依然主上柯林斯有些抓狂。
難道秦克與寧青筠對計算機技術都這麼熟悉?
他忽然想起,曾有傳聞說這兩位大老開發過一個作業系統……好吧,大老惹不起惹不起。
他連這部分都跳過了,終於來到了最後部分。
這最後部分是例項分析及實驗驗證,作者以利用前面的理論模型體系,推匯出了一種特殊紅薯的遺傳基因密碼,包括鹼基排序、組合、結構以及如何培育,附上了實驗資料,清晰地顯示了這種紅薯培育過程及最終培育出來的效果。
這種紅薯毫無疑問是從未問世的新物種,雖然它除了耐旱外就毫無優點,既無法結出果實,也無法承受高溫,並沒什麼經濟意義,作者在論文的最後部分,也坦言上述範例只是培育某種更高階更完美的紅薯過程中的失敗產物,但哪怕是失敗產物,光是其“二十天不澆水依然活得好好的”這個耐旱特點,就足以震撼所有人。
最讓人不敢置信的是,實驗驗證出來的結果,與數學建模後透過計算機推演的結果,匹配度超過了95%!
看完整篇論文,柯林斯已完全被震住了。
哪怕大部分細節內容他看不明白,但整篇論文的思路和邏輯他是能明白的。
簡單來說,兩位年輕的菲爾茲得主,利用他們高超的數學水平,建立起了一門橫跨了數學、植物遺傳學、計算機三大交叉學科的全新子學科,這個子學科以數學為核心,編織起一張囊括了植物遺體遺因密碼的理論大網,並建立起透過計算機和數學建模來求出方程組的特解,並將這些特解透過數學語言與生物語言的“翻譯”,還原回具體的dna、rna鹼基組合、排序和最佳結構,並據此推匯出最佳的雜交培育方案!
柯林斯越想越是覺得震撼。
我的上帝,如果這篇論文的正確性得到驗證,對於整個植物學界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所有的種子培育研究工作都會迎來徹底的變革,目前所有的種子培育研究方法全都可以丟到垃圾堆裡了!
因為時間效率、經濟效率與正確率,與這“計算種子學”相比根本不是同一個次元的!
哪怕工作經驗並不豐富,柯林斯都能敏銳地判斷出,這篇論文很可能會成為《細胞》近年來發表過的,最優秀、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論文!
想到自己差點吉布森的“忽悠下”拒了這樣的稿子,柯林斯再次感覺後怕。
不過……這計算種子學可不容易掌握,柯林斯估計以後種子培育團隊裡,數學博士+計算機博士將會成為標配……
柯林斯正想得入了神,忽然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膀,柯林斯這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回頭一看,是吉布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