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 他們展示了什麼叫科研工作者的擔當、氣魄、精神!(第2/2頁)
章節報錯
【咦?終於有秦神和寧同學的新聞了?激動激動!距離上次兩人在公路上霸氣壓線拯救小女孩的新聞已過去有好長一段時間了。】
【這次是氣象災害預測?看來數學已滿足不了他們的超神,現在他們已轉向氣象學!】
【不是氣象學範疇,樓上沒細看感謝信的內容嘛?‘感謝你們利用數學知識及流體力學知識建立起來的數學預測模型,成功地預測了這次極端的特強沙塵暴氣象災害’,寫得很清楚了,是利用流體力學與數學結合來預測天氣災害!不過依然很牛很神啊!】
【我住沿海省份,離西北大沙漠很遠,沒見過沙塵暴,不懂就問,現在天氣預報不是比較準確了嘛?颱風來了也會有提前預報,這沙塵暴應該也有吧?】
【不一樣,颱風預測是結合衛星氣象圖,主要是對氣壓進行比對,是有跡可循的,而沙塵暴的發生往往比較突然,很難預測,往往即將發生了或正在發生了才會被氣象衛星記錄到,這和地震有點相似,哦,我也是研究氣象的。】
【喂喂喂,我發現了一個寶藏博主!上面比較詳細地記錄了這次秦神他們預測沙塵暴的全過程,原來秦神他們預測的不是普通的沙塵暴,而極端罕見的‘雨蒸風’引起的特強沙塵暴!全世界也沒發生過幾例,之前還有兩個專家團隊,都不認同秦神他們的預測呢!】
【‘雨蒸風’?什麼玩意?哪裡能看到詳細的記錄?兄弟快分享!】
【(連結)這是沙暴氣象站工作人員寫的事件記錄和科普博文,是親歷者所見所聞,只是沒直說秦克、寧青筠的名字,只寫了‘秦教授’、‘寧教授’。因為關注人較少,可能大家都沒發現,我無意中翻到的,裡面還有張照片,是拍的秦神特寫照,拍得特別震撼,是秦神在低頭寫寫算算,背景就是車窗外的恐怖沙塵暴,這照片被髮布人命名為《他,以筆與沙塵暴作戰!》】
【臥曹!看到照片了!秦神這是身臨氣象災害的一線啊!不行,我得趕緊看看這篇博文。】
【給分享連結的大兄弟點10086個贊!我剛才已看完了,牛上天了,那什麼‘幹雨’和‘雨蒸風’我都不瞭解,但秦神為了獲得最新的完整資料,堅守在科研第一線,差點就陷身沙塵暴,實在太震撼了!這才是真正的科學家啊!】
【各位,我又發現了一個疑似是同一個氣象站工作人員的圍脖,他也分享了另一個故事,裡面提到‘姜院士’、‘秦教授’、‘寧教授’,應該是指姜為先老院士、秦神和寧同學了!還有釋出時間是五天前,同樣與極端氣象災害有關的,所有的細節都能得上號!裡面說秦神、寧同學還有姜老院士寧可揹負起巨大的責任與壓力,也堅持請求氣象部門啟動緊急應對預桉,後來氣象部門能及時釋出預警訊號、氣象站工作人員能及時撤離,都與他們三個的強硬態度有關!這是連結!】
【網友的力量果然是最強大的!謝謝樓上的兄弟分享了連結!】
【我全看完了,三個圍脖能連在一起,整個事情的脈絡也清晰了!當時共有三個團隊在研究同一個‘幹雨’現象,另兩個團隊堅持認為只是普通氣象,只有秦神他們透過數學模型預測到了會出現極端氣象災害,還以最強硬的態度推動氣象站工作人員及裝置的撤離、推動氣象部門釋出預警與應對措施!啊啊啊,好贊啊,太帥了有木有!我覺得會粉他們一輩子!】
網上的熱議自然很快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本地和周邊的媒體更是一窩蜂地趕到酒店做專題採訪,甚至有不遠萬里從全國各地趕往阿拉達市想進行採訪的,一時間,阿拉達市這個平時毫不起眼的小沙漠城市,成為了無數人關注的焦點所在。
秦克與寧青筠只是接受了人人日報一次簡單的採訪便沒再露面,他們對這樣的曝光機會早已不看重了。兩人呆在酒店的房間裡,將本次極端氣象的研究心得寫成了一篇論文,題為《以ns方程為核心的數學模型對沙漠極端氣象災害的研究》,然後聯名投稿到《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
《自然·物理》是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的物理學分冊,是國際物理學界最高等級的四大專業期刊之一,每年發表論文數目不超過200篇,平均下來每月刊發的論文只有十六篇左右,最少時甚至只有十篇,由此可見它對於論文稿件質量的挑剔,論起過稿難度,還在prl之上。
選擇這個《自然·物理》,是秦克定下來的,他主要是為了完成系統釋出的那個“是時候該在物理界發出你的國際聲音了”特殊任務。
之前他已成功投稿《物理評論快報(prl)》,現在還剩下《應用物理快報(applied petters)》《物理學報告(physics reports)》和《自然·物理(np)》。考慮到氣象問題與《自然》更相關,最終秦克選擇了投稿《自然·物理》。
當然,吸取了上一篇論文的教訓,為了避免寫出來的論文裡數學成分過多、難度過高,讓審稿人痛苦不堪,這次兩人在論文裡只是寫了如何透過ns方程組結合實際的氣象資料,以流體力學的方式去構建數學模型,進而對沙漠極端氣象災難進行分析、預測、推演等,很多具體的數學推導過程、數學計算過程都略去了,只寫最終的數學算式,反正有他們兩個菲獎大老的威望在,別人也不會去盯著這省略的部分來挑刺。
這邊秦克二人閉門不出專注於論文,氣象站的工作人員便成為了採訪的重點,尤其是最後與秦克一起撤離的萬華皓等四個工作人員,更是被圍了個水洩不通。
以夏永觀為首的氣象站工作人員們對秦克等人自然是不吝讚美之辭,於是很快,一篇題為《秦教授、寧教授沙漠極端氣象實錄》的專題報道新聞稿連同那張命名為《他,以筆與沙塵暴作戰!》的照片登上了人人日報的頭條。
專題報道新聞稿從不同採訪者的角度還原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都,在文章的最後,評論員動情地寫道:“姜為先老院士、秦克教授、寧青筠教授及他們的團隊,在本次事件中展示了什麼叫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什麼叫科研工作者的擔當、氣魄、精神!值得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學習!相反,某兩位不具名的教授固步自封、疏忽大意,是需要認真反省的。”
這篇專題報道一經發布,便引起巨大的反響,後來還被翻譯成了多國的文字,在國際氣象學界及物理學界都引起了極大的關注與轟動。物理學界也終於不得不正視起這兩個剛剛在年初時發表過論文到國際頂刊prl上的兩個物理新人來。
在全國沸騰之時,秦克與寧青筠及團隊一行,悄然返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