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唯一一次頒給個人的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2/2頁)
章節報錯
“大家不用擔心,醫院在電話裡也說了,因為及時服下了救心丹並迅速送院搶救,宋院士目前已脫離了危險期,靜養半個月左右就能出院了。醫院是從他外套衣袋裡找到的工作證知道了他的身份,並打電話通知到我們學校。當時醫院還說了,送宋院士到醫院的是一群好心人,其中一個男生抱著宋院士跑了近七八百米,另一個女生幫忙辦妥了入院手續,還幫著交了一萬元的押金!”
“這兩個男生女生,一個叫秦克,一個叫寧青筠!”
臺下眾人情不自禁的“啊”了聲,所有目光一下子轉移到秦克和寧青筠身上。
“而不久前,《京城日報》的編輯徐同海也聯絡了我,說起了這事,他是整件事情的親歷者,說當時宋院士忽然病發摔倒,路人紛紛避讓,是秦克和寧青筠第一時間衝過來救人,又親自將宋院士送到醫院搶救!這就是秦克教授和寧青筠教授差點遲到、又弄得身上髒兮兮有些狼狽樣子的原因!”
“說實話,我聽了很是震撼,更覺得羞愧,為自己先前的不滿而羞愧!我恨不得抽自己兩記耳光!”
“試問在座誰能在看到別人有危難時,不避嫌疑第一時間去救人?還因為救護車無法及時到場,為了救人,不顧一個重要大會可能會遲到、影響到自己聲譽的危險,選擇將病人送去醫院?而且還是全程抱著跑去的!直到離開,他們都不知道宋院士的身份!”
“以前聽網上有人說他倆是當代青年的楷模,是學習的榜樣,我現在完全認同這個觀點,這樣品學兼優,能捨己救人的年輕人不是楷模,不是榜樣,那誰敢自稱是楷模、是榜樣?”
“秦克教授,寧青筠教授,我代表夏國科技大學,向你們表達最深切最真摯的謝意。”
丁校長向著秦克和寧青筠的方向,彎腰鞠躬!
秦克和寧青筠嚇得連忙起來回禮:“丁校長,您的禮太重了,我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您這樣!”
但頭髮花白的老校長依然鄭重鞠躬完畢,才重新挺直站好:“在你們看來是小事,但對於宋院士來說就是性命攸關的大事,對於我們學校、對於金屬材料學界來說,都是大事!再次謝謝你們!”
臺下沉默了短短一秒鐘,然後爆發出熱烈無比的掌聲。
人人都在心裡恍然的同時,又湧起一股說不出的震動。
換位思考,自己如果站到秦克和寧青筠的位置,能不能做到像這兩個年輕人一樣,毫不猶豫地選擇冒著被誣陷、更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學術生涯的風險,去救一個陌生人?
正因為絕大多數人都自問做不到,這時鼓掌才會下意識地加了幾分的力氣。
為這兩個年輕人了不起的勇氣而鼓掌,為他們這份高尚的品質而鼓掌!
被這樣鄭重地道謝,秦克和寧青筠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尤其是秦克,其實他的出發點沒有這麼無私這麼偉大,只是因為他財大氣粗又有名望加身,根本不怕被人誣陷,也無法坐視一個如外公般年紀的老人家無助地倒在冰冷潮溼的地面上而已,至於遲到什麼的,他甚至都沒考慮——有楊伯伯這樣的大靠山在,他心底裡還真沒將遲到什麼的放在眼裡。
而在會場裡響起連綿不絕掌聲的同時,網路上,網友們也被丁校長的話語打動了,紛紛留言點贊,更有人找到了不少圍脖與朋友圈資訊,都是那些參與或者旁觀了整個救人過程的路人們發出的各種當時的圖片與小影片,這更添了說服力。
【果然我就說秦神和寧同學是最棒的!】
【秦教授抱著宋院士一路急奔的樣子太帥了有木有!】
【寧同學那句‘緊急聯絡人可以填我,我叫寧青筠,費用我也可以先墊著’同樣帥爆了!不,是美爆了!人美心也美,她就是最美女學神,沒有之一!】
【我不管這些,現在我只想看到他倆拿到自然科學大獎的一等獎!一等獎!一等獎!】
【沒錯,一等獎!一等獎!一等獎!】
【一等獎!一等獎!一等獎!】
新一色的“一等獎”開始在網路上刷屏,#必須一等獎#的關鍵詞竟在短短兩分鐘內便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躥上了熱搜榜!
會場裡,掌聲連綿不絕,過了幾分鐘才安靜下來,而這時丁校長已微笑著走下了舞臺。
主持人示意眾人安靜,他開啟手裡的新紙條,朗聲道:“接下來我繼續宣讀獲獎名單。大家都知道,我們自然科學大獎的一等獎是針對專案的,而在我之前手裡的名單裡,也確實是將第二個一等獎的名額頒給了一個青拔專案,但經過評選委員會剛才的緊急討論,決定本屆作一次特例,不針對專案,只發給個人。”
“因為他倆的學術成果太多也太過耀眼,他們證明過周氏猜想,證明過波利尼亞克猜想,證明過冰雹猜想,證明過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而他們提交過的青拔課題專案,只有波利尼亞猜想的證明,以及冰雹猜想的證明。”
“上述兩個課題專案,無論是哪一個都不足以代表他們的學術成果,更無法體現出他們高尚的品德。”
“所以,第二個、第三個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評選委員會決定,直接頒給他們個人!”
“他們是,來自清木大學的秦克教授!寧青筠教授!”
掌聲如雷,再次響徹全場!
本屆象徵七十歲以下科研工作者最高榮譽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秦克和寧青筠!
而且是直接破例頒給個人,而不是專案!
再加上他們的兩個老師同時獲得了最高科技大獎,可以說,秦克和寧青筠是這屆大會最亮眼的存在,也是收穫最大者。
但哪怕是那些心胸狹窄者,此時也不敢螳臂當車、說半句的怪話或者不滿、抗議。
因為滿場響亮至極的掌聲,以及網上一片歡呼的鬧騰聲,都以鐵打的事實說明,什麼叫“眾望所歸”,什麼叫“大勢所趨”!
於是歷史上,唯一一次以個人身份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兩個最年輕獲獎者,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