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年刊(annals &nathematics)》創刊時原本確實是年刊,一年才刊發一期,後來改為雙月刊,一般是1、3、5、7、9、11月的下旬發行,但每期只採登十幾篇論文,一年不超過百篇。去年秦克的論文《taw and seventeen variational&nethods are used to find t solution of tue&n of nonlinea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利用守恆律和十七種變分方法求出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邊值問題通解的思考)》,就是發表在7月的《數學年刊》上。

而arxiv是世界最大的學術交流網站,只要上傳到arvix上,就相當於向全世界公開學術成果,足以證明該學術成果的原創性與時效性。

“贊成。”

“這個方法很好。”

“再次投同一期刊,確實會優先審稿優先發表。”

此事就此論定,黃校長看向物理系秦克的輔導員盧純元,原本以盧純元的職務是沒資格參與這樣的大佬會議,不過他是秦克的輔導員,身份比較特別,才有幸坐在這裡。

“小盧,你多去看看秦克,等他恢復得差不多了,讓他儘快完成論文,需要學校這邊提供任何幫助,都可以先答應下來,然後向我和顧校長報告。”

“是!”盧純元忙應下來。直接與校長溝通匯報啊……這一刻盧純元無比感謝秦克。

黃校長又環視全場道:“另外這事大家暫時保持低調,在秦克的論文未正式刊發出來前,不要隨便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一切交由學校宣傳處來回答。校保衛處,你們責任重大,這訊息傳開後一定會有許多記者來採訪,你們注意,不能讓任何記者直接進入學校採訪,他們要採訪,讓他們提前聯絡宣傳處!”

雖然黃校長這時向全天下公佈這個揚眉吐氣的大喜訊,不過越是重大的科研成果,越是要沉得住氣,確保100%實錘後再公佈,也是慣例了,不然鬧個笑話,清木大學的臉面就不用要了。

——當然,向教育線條的上級,私下裡報個喜、作個彙報,那就是應有之義了,畢竟這事雖然沒有100%的把握,但也有99.99%的把握了。

……

“秦神攻克世界難題孿生素數猜想”的風聲,在圍脖上越傳越廣,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只是清木大學閉口不提,哪怕記者採訪,也只是說秦克同學確實在做這方面的課題研究,但具體的成果未發表,請等候學校的正式公告云云。

因為全是清木學子們的口口相傳,沒有任何的圖文,連照片影片都沒,校報也沒任何報道,網上各種猜測都有。

而在校園裡,秦克醒來後,花了一天左右的時間,便完成了英文版的論文,輕車熟路地投到了ann&nath數學年刊的網站上,這次他直接選回了原本的責編米勒,投稿後他按田劍蘭教授的指引,把論文上傳到了arvix,標題就叫《the proof of twin&ne conjecture》。

用的是“qin ke”賬號,由清木大學專門替他註冊的,上面的作者簡介寫著:

“秦克,夏國,男,18歲,清木大學物理系大一在讀學生,曾獲得imo、ipho、icho、ibo滿分冠軍,20xx屆高考滿分狀元,曾發表過八篇學術論文,分別是……”

秦克看到簡介後嘴角抽了抽,把“曾獲得”後面的內容都刪了。

學校給註冊個賬號搞得像是要專門曬成就展示架似的,裝逼裝得一點都沒水平,這年頭低調才是王道啊!

這篇論文上傳到arvix後並沒引起任何的關注,新人新號本來就沒幾個人關注,更別說類似的標題,一年起碼有幾百篇,基本上都是漏洞百出的水文,根本沒人願意點開了。

秦克也不在意,搞定了論文向學校報告了聲,便施施然地回去繼續參加軍訓——雖然學校已婉言勸他不要參加軍訓,但秦克正氣凜然道:

“我班裡的同學們都在軍訓,我這個班長怎能臨陣逃脫?再說了,參加軍訓是每個大學生磨練自身的好機會,也是必修課,我怎能錯過?”

學校無奈,只能同意下來。

其實秦克主要是怕自己家小白菜受苦呢,而且他也不想搞什麼特殊,與同學們產生距離感,如果他沒猜錯,有他在,基科班的軍訓肯會與別的班不一樣。

果然,他歸隊後,基科班的訓練便輕鬆得多了,郭教官也沒敢安排什麼嚴格的訓練,連訓練的場地都是安排在舒服通風的陰涼處,一天的訓練下來,連汗都沒流多少,寧青筠更是不用遭什麼罪,塗了防曬霜的她甚至連面板都沒曬黑半點。

同學們心裡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對秦克更加親近了,也更有集體榮譽感了,人人憋足了勁——“秦克的班級,怎能在軍訓上輸給別人?”

所以訓練環境舒服,但同學們練習反倒更加認真了,無論是方陣還是正步步隊,都有模有樣,隱為新生中的鰲頭。

而秦克也在軍訓之餘,專門帶著寧青筠去拜訪了姜為先老院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