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時大多數學生宿舍在經歷過相互介紹後都冷清起來,各自幹自己的事,要麼打手機遊戲,要麼收拾行李,要麼看看書。

像501這樣吆吆喝喝的熱鬧就份外顯眼了。

有些嚮往大學生活、不甘平淡的男生便過來湊熱鬧,知道這裡住著大名鼎鼎的“秦神”後,無論是出於結識名人、結識學神還是出乎更功利的結識有前途的同學的心思,都紛紛留了下來聊天。

秦克來者不拒,掏出煙散了圈,自己卻不抽,只是夾在耳朵上,還自嘲笑道:“不好意思啊,女朋友管得嚴,不敢抽啊,兄弟們見諒。”

清木大學這屆物理系招生人數大概在一百人左右,共有三個專業方向。

這三個專業方向分別是“物理學”和“應用物理”、以及“數理基礎科學專業”。

“物理學”專業方向就是純物理理論,培養科研人才和教學人才;“應用物理”專業方向是培養物理學應用型人才,更偏向於應用,比如從技術應用中提煉出物理問題、將現代物理的科研成果應用到技術發展生產中去。

“數理基礎科學專業”比較特殊,它簡稱“基礎科學班”,同時強化數學和物理基礎,而且鼓勵學生儘早參加科研實踐訓練,一般大三就可以選擇第二專業方向,進入“聯合培養”計劃,參與導師的科研專案。

比如數理基礎科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數理基礎科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數理基礎科學+軟體工程,數理基礎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數理基礎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等。

到大四畢業時,“基礎科學班”的本科生能同時拿到“數理基礎科學(理學學士)學位和工程銜接方向(工學學士)學位”雙學士學位。

一般“基礎科學班”基本上都是從物理系新生中二次報名,並在暑假時提前進行考試、綜合選拔出來的,比如李向學、江振杰、花滿亭等就是經過選拔才進入“基礎科學班”的。

秦克和寧青筠是特例,他倆沒參加選拔考試,是顧副校長親自打電話來詢問過兩人的意願後,直接編入物理系“基礎科學班”的。

“基礎科學班”人數較少,只有30人不到,平時與物理學班和應用物理班一起上公共課和專業課,只有到大三時才分開學習。

這時來找秦克湊熱鬧的,基本上都是住在附近的“基礎科學班”的學生們,屬於精英中的精英。

秦克身上這種野性與灑脫,以及爽朗幽默的性格,對於“基礎科學班”的天之驕子來說頗為新鮮,何況人的名樹的影,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服氣秦克,可面對這樣的“大名人”時,總不自覺會稍稍放低些姿態,不太敢將平時的囂張與驕傲表現出來,所以氣氛也頗為融洽。

眼看時間差不多了,秦克乾脆邀請“基礎科學班”的男生們一起去參加聚餐,算是提前相互認識,他又打電話給寧青筠,讓她問問物理系的其餘女生,有空的話就一起來。

“基礎科學班”只有三個女生,分別是寧青筠,谷燕菲,西門蕙。寧青筠宿舍裡的另一個女生任嘉楠是應用物理專業方向的,而整個物理系也只有10個女生,男女比例超過了10:1。

聚餐的地點就在學校對面的一間餐廳裡,做的是學生生意,價格比食堂高些,不過勝在味道好,秦克又打了電話給助理方詠棠,讓她多訂些座位,或者找個大包間,然後到處邀請同學。

秦克的名頭還是很有號召力的,而且又是他請客,不管樂不樂意,男生們普遍都給他幾分面子,響應著跟出門。

甚至物理學和應用物理的男生,聽到風聲也跑來請求加入,秦克就當是多交些朋友,一概都同意下來。

結果男生們來到女生宿舍前時,居然發展壯大到四十多人。

物理系的十個女生也全都出動了,眾人浩浩蕩蕩地殺奔校外的餐廳,倒也引起了許多人的矚目與議論。

對於秦克、寧青筠這樣名聲赫赫的“新生”,不少校園風雲人物都心情複雜。

數學科學院的院學生會主席司徒昂笑著對旁邊的朋友、物理系的學會生會副主席費文興道:“你們物理系來了這麼兩尊大神,日後怕會風光無限啊。”

費文興苦笑道:“你也知道是大神,反正我是沒法子管他們的。我估計就是物理系的主任,見到他們也得客客氣氣的,畢竟他們有隨便調換專業的許可權,一個不高興,指不定就到你們數學科學院來了。”說到後面他有些幸災樂禍。

說實話,秦克給他的壓力有點大,讓他忍不住敬而遠之。

司徒昂寬慰道:“那得建立在他們一如以往那般‘超神’的前提下。多少高中時學習拔尖的學生,到了大學裡水土不服、成績大踏步退步的?去年因為成績掛科太多被勸退的那個學生,以前好像還是某省的高考狀元。大學,可不是高中。他們在大學裡是龍是蛇,拭目以待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