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大片。

一個並不算久遠的名詞。

“投資破三億!”“好萊塢級特效!”“極具震撼的大場面與世界級視覺體驗”“國際影帝加盟”“史詩級科幻”等宣傳名詞,曾反覆出現在華夏影迷的心中,將華夏影迷的心給撥撩得不要不要的……

在他們眼中,這是希望、是熱血、是華夏電影邁向世界並抗衡好萊塢大片的第一步、是華夏的進步。

曾預售票一夜爆滿坊間口口相傳、也曾首映長虹入坐率爆滿,突破歷史紀錄……

但漸漸地……

當真正出了幾部華夏大片以後,華夏影迷們突然便開始集體沉默了。

特效雖然不是五毛錢的,但辣得讓人想哭。

影帝們突然好像不會表演一樣,一直說著各種令人尷尬得臺詞,並做得著一些毫無邏輯的劇情。

劇情不但散漫,儼然就是為了捧某個富二代小小鮮肉耍帥而編的劇情,而小鮮肉集體面無表情,哭得讓人想笑……

……

種種顛覆影迷們認知的槽點,讓人不禁懷疑投資幾億的作品,為什麼能拍得如此爛破天際、讓人想罵都不知道該怎麼罵。

而且,並不是一部電影這樣,幾乎每一年,每一部打出“國產大片”噱頭的電影都特麼這樣。

本來挺熱血的“國產大片”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一個被網友們調侃的貶義詞……

華夏自己這邊都這樣。

好萊塢那年的電影人更誇張,直接將華夏的國產大片當成了一個茶餘飯後調侃的笑話,特別是好萊塢特效圈……

他們幾乎將華夏這幫製片人當成是人傻錢多,土財主的代名詞。

“馬克先生。”

“這幫華夏人落後太久了,骨子裡都透露著卑賤,皮相里都是窮酸,但卻擁有著小市民一樣的精明,不過越是卑賤的人越是虛榮,越希望得到我們的誇讚與認可……”

“像那些來自華夏的實習生一樣,只要我們稍微給予一點好處,他們就會將我們當成是上帝來對待……”

“馬上他們就會打電話給我們了……”

“畢竟,他們需要我們好萊塢特效,沒有我們好萊塢特效,他們什麼都做不出來……”

維塔斯華夏分部。

助手笑容滿面地看著馬克。

馬克點頭,目光看著遠方,臉上也浮現出笑容點了點頭。

…………………………

夜。

深了。

作為後期組負責人的李強依舊在打著電話。

好萊塢特效針對華夏電影似乎從來都沒有要降價的意思。

態度好的,跟你闡述特效的不容易,每一分錢都會花在刀刃上,態度不好的,索性直接掛掉電話。

《蜘蛛俠》的特效雖然昂貴,但也絕對不會到達驚人的“一億美元”這樣誇張的地步。

一億美元……

接近七億人民幣!

在好萊塢大片之中,這種特效花費或許不算什麼,但在周洋的華星,這樣的投資,極有可能決定一家公司的後續命運了。

辦公室的氣氛陡然變得沉默。

“可以找其他人一起注資,分攤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