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幫人腦子壞了?(第1/4頁)
章節報錯
人生於世,大抵上便是為了名利美女。
藝術家們自然也不能免俗。
年少時的約翰.威廉普斯跟著父母偶然一次在維也納見證過世界著名音樂家理查德的交響樂作品《最後的晚宴》。
他看到了莊嚴而又神聖的國家歌劇院灑滿了金色的夕陽,一盞盞昂貴的水晶吊燈在夕陽的映襯下璀璨聖潔,無數觀眾猶如信徒,任由那根指揮棒揮舞,在史詩級磅礴的樂章中如痴如醉……
年少的他深受震撼。
演奏結束,掌聲雷鳴。
他聽到了父親飽含熱淚盯著舞臺,宛如一個榮幸的見證者。
他只覺胸腔之中有一股熱血正在沸騰彷彿要從喉嚨裡噴湧而出。
“這是理查德大師最後的作品,歷史必會銘記他!”
他的父親喃喃自語,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隨後……
他看到理查德大師對著所有人鞠躬,在金色的光芒下漸漸遠去,而場上的觀眾久久都未曾離開。
有些人跟著父親一樣喃喃自語著一些聽不懂的聲音,有些人表情悲不已痴痴地看著舞臺,有些人則在低聲歡呼聲音之中充滿著不捨。
一幕幕如夢如幻。
他自然不知道這一場表演意味著什麼。
但是等回去上課的時候,他看到自己從來都沒有任何信仰,表情有些冰冷的音樂老師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教他們音樂,而是雙手合十彷彿祈禱著什麼東西,也讓他跟著一起祈禱。
祈禱完了以後,他對著約翰.威廉普斯講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即將遠去的大師,故事充滿著顛沛流離的坎坷,充滿著不被認同,卻始終堅持著的辛酸,可惜故事尚未講完,音樂老師便收到了訊息,捂臉著離開了音樂室。
第二天,報紙、新聞……
無數的人都在爭相用沉痛的聲音悼念著那個逝去的音樂大師。
他是見證者之一,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尊重與嚴肅,彷彿歷史的篇章又劃去了一頁。
他開始憧憬,開始渴望。
他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百年以後被人銘記,被人悼念的人物,在歷史的篇章中輝煌而又璀璨。
後來的約翰.威廉普斯自然也走上了這條路……
然而這條路從來都是艱辛的,一步步走來,他創作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引起了一陣陣潮流,被隱約稱為“大師”。
但真正精通這一行他才真正明白“經典”和“潮流”完全是兩個概念。
他的作品被人所熟知,但是沒有一部作品可以堪比《最後的晚宴》,甚至跟這個時代真正意義上的音樂大師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那樣的作品根本不可能堂而皇之地登上維也納這個神聖的殿堂,就算登上了也不可能被世人所銘記。
這些年裡,他確實努力創作,看了無數大師的手稿。
完整的、殘缺的、古老的、現代的……
他都會看。
這些手稿確實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冥冥中,彷彿有種指引的力量,讓他的作品越發得登堂入室。
然而!
他似乎也只能止步於此。
跟大師的距離似乎很近,幾個旋律,幾個音符便到了,但又似乎極為遙遠,如一道拼命逾越,卻無法逾越鴻溝。
然而,上帝總會憐憫那些努力想追求藝術的人。
他聽到了一段段極具啟發性的旋律,特別是《最後的莫西幹人》與《回家》《寂靜之聲》……
“周洋先生,你今天有靈感了嗎?”
“沒有……”
“周洋先生,你今天有想到怎麼填補了嗎?我再吹一段,你聽聽,你覺得這麼填充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