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金色的魚鉤(第1/3頁)
章節報錯
酒是二鍋頭。
入口很辣。
順著嘴流進喉嚨,周洋只覺得嗓子發燙,同時嗆得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對於本來就很少喝白酒的周洋來說,二鍋頭實在是重口味酒。
但似乎老人們特別愛喝這一口。
特別是那位名叫老楊的獨臂老人,稍稍燻了一下味道,便沉浸其中,只見表情非常享受地小酌了一口。
“老楊你還是那麼斯文……”
安筱的爺爺名叫安劍武。
誰都想不到,這個笑眯眯,看起來慈祥無比,像是鄰家老大爺的老人竟然是十三歲投軍參加抗日、內戰、抗美援朝、指揮過對越反擊戰、華印邊境反擊戰,甚至建國的那一刻,他是站在偉人邊上,永遠被留在畫中的那一小撮人之一,也是最年輕的一人,更是當今活著的兩位元勳之一。
這是方才做菜的時候,看周洋懵逼的時候,唐笑小聲跟周洋說的。
周洋這種小人物,何曾接觸過這種階級的人?
對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又覺得有一股無形的壓力壓到他身上,讓他喘不過氣來。
給這樣牛逼的老人寫劇本,萬一寫得不好,這不是……
“首長說笑了……”獨臂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只要是這酒有當年的味道……”
其實真正的二鍋頭喝完是不會感覺特別辣,也不大容易上頭,只會感覺特別勁爆,但兩位老人似乎並不喜歡喝那種精釀的。
冰天雪地的那一年,一口烈酒,不但能驅散嚴寒,更讓人振奮精神,催生艱難前行的動力。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以後,周洋聽到兩位老人們聊起了很多故事。
不知不覺聊起了曾經的那段歲月,聊到了爬雪山,過草地時候的光景,也聊起了指導員。
“挖野菜、吃草根、啃樹皮,什麼能吃就吃什麼,炊事班長看到我們幾名小同志餓得實在走不動,就把裝糧食的口袋翻過來,用水淘洗,煮成“米湯”給大家喝,那碗幾乎沒有米的“米湯”,把奄奄一息的我和戰友從生死邊緣救過來……”
“遇到水的時候,就算知道里面有魚,我們也無能為力……”
“我當時沒力氣蹚進水溝捉魚,即使有力氣,也不敢下去,曾經好多戰友陷進這樣的水溝,再也沒出來了……”
“後來,老班長想到了身上的那根縫衣針……”
“……”
酒微燻。
楊老看到桌上的那一條,頓時鼻息酸澀,眼圈不自覺就泛紅。
縱然已經是和平年代,物質豐足,但回憶到那些年的情景,也依舊淚眼婆娑。
生死邊緣活過來的人,更珍惜當下的生活。
那是爬雪山過草地的歲月。
周洋聽得鼻子酸澀,這個和原先類似的世界,有著類似的歷史,也有著那一批在艱苦歲月中,步步前行的先驅者。
聽著聽著……
他突然依稀間想到了原先世界,一篇名叫《金色的魚鉤》的小學課文。
(這篇課文的原作者存在兩個爭議,據【工人日報】1959年8月1日版顯示,《金色的魚鉤》作者為楊旭先生。據華夏軍網相關報道顯示,《金色的魚鉤》作者為陸定一先生。)
當記憶的閘門被開啟以後,周洋竟覺畫面越發清晰了起來,甚至課本里的大部分文字,周洋都記憶猶新。
那篇課文有兩千多字,周洋上小學的時候曾對這篇課文非常恐懼,因為這篇課文是班主任特地強調,必須要全文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