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真好!

這大概是很多影迷在看完《掙扎》以後的第一反應。

周洋像個瘋子。

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他對電影的執著,對生命的敬畏,讓人肅然起敬。

這是影迷們看完《掙扎》後,影迷的第二個感觸。

熙熙攘攘的院線過道,新一批的觀眾從放映廳裡走出來。

或是恍惚、或是眼圈泛紅、或是沉默失語、或是激動。

壓抑、幽閉、窒息、絕望……

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裡,他們的情緒跟隨著電影不斷起伏,體驗著生死之間的掙扎,一顆心幾乎揪到了嗓子眼。

他們一度以為自己就是身處於那狹小的空間裡,緊張得叫了出來。

姜戈一直看著這些走出來的觀眾,甚至連他們臉上的每一絲表情都不放過。

他感覺自己有些魔怔了,強烈的不甘心,讓他極度渴望在這些觀眾表情中看到失望,更渴望看到有人對著電影臭罵一頓。

不過……

觀察的時間越長,他的內心深處就越覺得憋屈。

這是一部只拍了一個星期都不到,靠著譁眾取寵的炒作才炒出來的電影!

為什麼?

為什麼會這樣?

難道這些人都被催眠了?

這部電影……

姜戈心情很複雜,既難以置信又有些矛盾,除此以外內心深處更充滿著一絲連他都說不出來的好奇感。

但是他內心的驕傲卻不允許他低頭,更不允許他進入放映廳看《掙扎》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

這不是變相地承認他不如周洋這個連一天正規電影課程都沒學過的泥腿子嗎?

中午十一點三十分鐘。

午餐時間已經到了,這是冷門的時間檔。

但是,《掙扎》的放映廳裡依舊人滿為患,甚至人群中很多影迷都在劇透《掙扎》這部電影裡的內容。

離開旺達貴賓廳準備回去的姜戈在聽著這些議論聲以後,下意識地停了下來。

“這部電影,可能要封神了!”

“真的假的?”

“你還別不信,只要你進入放映廳,看了五分鐘以後,你就會意識到我說的這句話沒有任何,哪怕是一絲的誇張成分在裡面……”

“是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全程都是縮著身體,甚至不受控制地摸著腦袋,生怕有沙子會落在我的腦袋上……”

“……”

姜戈聽了一會後,終於將帽子微微往下一壓,默默地離開了放映廳,那五味雜陳的情緒越發的濃厚了。

回去的時候,胡亂吃了點東西后,他就第一時間登上電腦,看著網路上對《掙扎》的評價。

他曾經花錢僱水軍的評價早已經被清一色稱讚給壓了下去,甚至被姜戈視為自己人的戴笠,也在自己的微博裡突然反水。

【《掙扎》是我這些年看過最好的一部紀錄片電影,沒有之一,兩個人和一口棺材,加上手機、打火機這麼幾個小道具,運鏡空間極其有限,一部電影看完竟然絲毫不覺得枯燥沉悶,反而讓人深陷其中,緊張感從電影開片五分鐘之後一直貫穿到電影的最後一秒,全程我不知道深呼吸了多少次,提醒自己是在看電影,而不是被埋葬棺材裡,但抓著椅子把手的指頭卻在不斷顫抖,或許,那是一種本能吧……】

戴笠在影迷心中非常具有權威。

他剛釋出微博才短短一個小時下面就有一千來條評論,並且很多影迷都被戴笠寫的內容所吸引,但更多的卻是擠在一起,問怎麼在各種渠道搶電影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