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們對這些東西都充滿著獵奇的心理,看完這些電影以後,寢室的哥幾個都非常激動,一度討論電影裡面的劇情討論到深夜。

周洋對這類電影的興趣並不大,但是一個寢室的人都看,你不看你就顯得不太合群。

而且,所有人都在討論,就你一個沉默,實在是有些格格不入了。

於是,在潛移默化的薰陶下,周洋跟著看了一些諸如《人體蜈蚣》、《切*之愛》、《下水道美人魚》、《我唾棄你的**》等電影。

老實來說這些電影看完以後,給當時周洋的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衝擊是非常巨大,他甚至一度對這幫西方變態會拍這類電影的行為感到不解,更無法理解那位“室友”的口中所推崇的“暴力美學”到底是什麼意思……

《電鋸驚魂》也在這些電影行列之中。

周洋對《電鋸驚魂》這部電影的印象還算深刻,看完以後周洋記得自己連續做了好幾天噩夢,每次做夢都夢到自己被囚禁在冰冷、雜亂、充滿著血腥味的地下室裡,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恐懼中掙扎,最終沒入無盡的黑暗之中。

“你會為了活命流多少血?”

這一句臺詞直到此刻依舊在周洋的腦海中徘徊。

華星。

辦公室裡。

周洋回憶著《電鋸驚魂》的劇情,默默地寫了一個劇本框架。

寫完劇本框架以後,周洋又仔細回憶著裡面角色的名字。

他記得其中一個角色叫亞當身份是一個私家偵探,另一個主角的名字周洋記不清楚了,但記得他的職業,是一個醫生。

把電影的大致走向和劇情寫完了以後,周洋又盯著“亞當”這兩個字,在寫角色的劇情的時候,周洋突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割裂感。

他的記憶非常模糊,他發現自己寫不出來這個角色的劇情,只知道這個角色最後的結局應該是被困在了密室裡。

他雖然對這部電影印象挺深刻的,但最多就是一些熟悉的臺詞和大致劇情,其他細節方面,無論周洋怎麼努力去回憶都回憶不起來。

隨後,他又盯著劇本上的《電鋸驚魂》這四個字,又陷入了長長的深思之中。

他覺得自己得想盡辦法填充點東西進去……

在猶豫了許久以後,他終於在角色的資訊中寫下了一段段文字。

亞當:私家偵探專門偷拍謀生,生活在陰暗處,但是在網上卻是一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曾在網上多次辱罵“黑*”。

愛德華醫生:有一個幸福而又美好的家庭,沉迷工作卻忽視家庭,與實習醫生有染,醫術普通,還總會給那些無法治癒的絕症病人不切實際的希望,卻給他們開最昂貴的藥物,藉此牟利……

羅伯特警探:表面上是一個受人尊敬的FBI,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以虐待流浪漢為樂的變態,非常看不起老美的黑人,總會有事無事去找茬,更是在十年前眼睜睜地看著年輕黑人小哥在自己面前斷氣,卻不伸任何援手。

阿曼達:被律師和羅伯特勾結而陷害入獄,在監獄中染上了毒癮……

斯蒂夫:為包庇殺人的兒子而花錢疏通關係陷害阿曼達。

醫院的護工:被豎鋸利用的器官販賣者,覺得醫院裡那些活著的生命就是器官的來源……

……

周洋寫完這些角色的介紹,又認真地看了一邊以後點點頭。

貧富差距、種.族歧視、黑暗的醫療系統,底層的流浪漢……

這些老美應該有的元素全部都有了。

不知道是不是接觸多了《礦底》和《烏鴉》這類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以後,周洋總覺得在整劇本的時候,都會往現實主義裡套。